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力量主要有三股:一是政府部门,二是公司企业,三是农村合作组织。本文在比较分析了这三类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合作组织以其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必将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探讨了发展农村合作服务组织的基本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视角下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4
讨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战略,教学上应采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就业导向3项改革;科研上应采取长远目标与解决当前问题、产学研、特色与创新3项结合;在社会服务上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提上去3大战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杨焕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97-199
通过对1992~2008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综合,对我国17年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的进展做了全面的回顾,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农业院校的重要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农业院校应该深化和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建立"三大职能"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以此拓展和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6
就当前的社会形势,指出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面向社会服务。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面向社会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对传统家庭经营形式的继承与转化,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适应与调整,更在内容上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需求,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国内有关这一经营形式的相关政策在历经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后开始逐渐明晰,但当前家庭农场在融资、保险、竞争、政策、培训等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发育的具体策略,包括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相似文献
8.
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困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11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不同规模、地区下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有48.1%的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环节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农户劳动力转移比例主要集中在30%~50%,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劳动力转移,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环节异质性。耕整地阶段和收获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净效应分别为2.9%和3.1%,而播种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其他规模与地区的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规模、北方省份的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机遇,积极引导中国北方省份小规模农户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重点提高小规模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认知,让更多小规模农户能放心地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从而促进小规模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运用斯普尔伯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北京市李桥镇北河村瓜农协会,剖析了这个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即节约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散的农民无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作为以服务农民公众利益为宗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民进入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为农民节约交易成本,从而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求平衡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所关注的焦点,新疆农村公共服务"供不应求"与"供非所求"现象同时存在,如何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瞄准度,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关键。本研究以北疆地区的28个县市61个行政村149位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公共需求的典型性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分析与评价调查区农民公共需求的位序与结构特征,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新疆北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