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致病因素多、传染源多、危害大的特点,养殖户要针对该病的特点制定有效防控方案,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定期对牛群给予免疫注射,并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发病几率,提升经济效益。该文主要论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tranding events of Stejneger’s beaked whales were reported in Japan between 1999 and 20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pathological data and to discuss probable causes of death for 44 Stejneger’s beaked whales among them. The significant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the pulmonary edema, parasitic granulomatous nephritis, emaciation, amyloidosis, suppurative bronchopneumonia and so on. The probable causes of death were categorized as noninfectious in 43 of the cases, which included drowning, starvation and secondary amyloidosis. One individual was diagnosed with septicemia, which was the only example of an infectious disease. Because we could not always perform advanced analyses, such as microbiology tests, biotoxin examinations or contaminant analyses, the finality of our findings may be impaired. However, the present study has broad implications on the causes of death of Stejneger’s beaked whales of the seas around Japan, which are valuable for the future studies and for the detection of emerging diseases.  相似文献   
3.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温室池水环境对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发生的影响,对5年监测所得的发病池的95个水样和无病池的78个水样的水环境因子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发病池和无病池的水温平均值和pH平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18~27 ℃范围内,发病池出现的百分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发病池的溶解氧、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5±1.45、2.48±0.99、0.067±0.048、0.361±0.233、39.56±20.31 mg/L;无病池的溶解氧、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41±1.39、0.94±0.76、0.025±0.025、0.105±0.066、20.62±9.73 mg/L。发病池的溶解氧平均值显著低于无病池(p<0.05),发病池的总氨氮、分子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分别极显著高于无病池(p<0.01)。根据发病池和无病池出现的百分率随各环境因子变化的趋势可以得出结论:高水温、低溶解氧、高氨氮、高分子氨氮、高亚硝酸盐氮和高有机物化学耗氧量的池水更容易诱发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引起的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对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仕群  阳刚  郭正富  李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58-17659
[目的]研究五倍子、黄芩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防治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0、1.0%、2.0%、4.0%)饲喂草鱼,7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进行攻毒。[结果]中药复方添加量为2.0%与4.0%时,对草鱼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率为80.7%,这2种剂量的药饵组与无药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中药复方能有效防治草鱼细菌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濒死病鱼的肝、肾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人工感染及体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是导致花鱼 骨败血症的病原菌,它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派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盐酸恩诺沙星、氟本尼考、甲砜霉素、烟酸诺氟沙星4种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65、4.0、8.0、1.0 μg/ml.  相似文献   
7.
将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复壮,在28℃条件下加福尔马林灭活48h,制备成灭活苗。用该疫苗免疫团头鲂,取免疫后第10d,20d,30d的血清做凝集抗体试验,最高凝集抗体效价达1:32~128,对照组为1:4~8;免疫鱼的抗感染保护力达70%。  相似文献   
8.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hydrophilasubsp .hydrophila)感染鲤鱼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 ,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 ,上下颌、眼睛、鳃盖、鳍基充血发红 ,皮肤有瘀斑瘀点 ,并发生糜烂、溃疡 ;腹水 ,肛门红肿外突 ;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发炎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等 ,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 ,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信阳市和厚特种水产养殖场 2 0 0 0年 9月发生俄罗斯鲟、杂交鲟大量发病 ,经临床观察、病理检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 ,确定鲟鱼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发。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敏感 ;毒力试验表明 ,分离菌株对小白鼠的MLD为 2 0亿细菌 ,用抗菌药物拌饵投喂 ,结合消毒换水 ,有效地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0.
杨文鸽 《水产学报》2006,30(3):383-389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 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呈红色团块状流失于管腔。脾脏细胞大量坏死,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代表菌株EL0304-1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供试24种抗菌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二甲嚯唑钠等不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新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