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3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374篇
基础科学   437篇
  661篇
综合类   4251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揭示低风险疾病情境下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规避的程度、策略、成因及其关联。[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理论抽样方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了江苏省45位农村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采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规避策略和成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1)农村居民在低风险疾病情境下存在全面型和选择型两种不同程度的健康信息规避。其中,全面型健康信息规避主要发生在信息需求阶段,具体的规避策略为完全不治疗;而选择型信息规避发生在信息获取阶段,具体的规避策略为自己治疗或者拖延治疗。(2)该情境下农村居民健康信息规避的成因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对信息源的信任、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文化水平、情绪、经济水平、小世界、时间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3)农民健康信息规避的成因与规避策略存在特定的关联。文化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只对完全不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情绪因素只对拖延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只对自己治疗规避策略有影响。该研究可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园林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不可或缺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中坚力量。设计具有独特人文气息与魅力的生态文化景观是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景观规划相关理念出发,阐释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运行模式和类型,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原理,提出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周村生态体验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各方详细的设计思路,得出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乡村园林生态体验园的设计特色,决定了它与周边互相依存的生态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渗透景观设计要素,能够很好的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乡村旅游特色,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后盾。研究结果也可为今后乡村园林景观实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式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坑塘"无人治、没钱治、无人管、散乱难治"等方面的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思想指导,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根据农村坑塘高效治理工作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睢县农村坑塘为例,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水岸同治。按照远村塘、近村塘的分类,提出相应建设模式,并提出农村坑塘建设建议;另外,从"人治"和"法治"两个方面进行"人治巩固基础,法治加深层次"管护模式,为黄淮地区农村坑塘治理提供多种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与田块间适宜耕作半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的适宜耕作半径及主要影响因素,该文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所辖八五九农场为研究区,以农场内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国土资源第二次调查矢量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个管理区的适宜耕作半径均值是5 055 m,耕作半径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 438和3 265 m;平均耕作半径对应农机出行时间为20 min,摩托车出行时间为10 min;适宜耕作半径与水田种植比例、土地面积、聚居居民点与对应连队几何中心偏差距离均值的显著性检验F值远大于F0.01,三者对适宜耕作半径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三者的回归系数依次为-17.892、0.208、-0.147,即水田种植比例较高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土地面积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大;偏差距离均值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降维处理密度图聚类解析的农田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增强多维空间大样本数据分类的直观性和可解释性,提高农田整治类型区划分结果的实用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处理的密度图法与定性解析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维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提取主变量,然后在第一和第二主变量构成的二维平面空间制作样品分布散点图,采用密度图分割法对样本进行初步分类;最后再结合定性变量特征,对初步分类结果进行定性解析续分。采用该方法对新郑市的315个行政村单元进行了农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主分量(F1)和第二主分量(F2)包含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农田灌溉率等原始变量信息总量的85.55%,可由其替代原始变量信息;2)F1、F2主变量与粮食单产间的相关性总体优于原始变量,在F1-F2二维平面散点图上,样品聚类特征明显;3)新郑市的315个行政村可划分为6种类型的农田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粮食单产及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农田整治工程建设的重点各不相同。结果说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密度图法与定性解析相结合的分类方法适宜于多因素大样本情况下的农田整治类型区划分,研究结果可为新郑市的农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对区域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土地整治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以延安市某典型小流域为例,结合高分影像数据、景观格局分析和人文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社会响应和综合研判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当地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的作用下,沟道底部及其两侧的台地、坡耕地、灌木林地和草地大多转变为高产稳产的坝地,部分灌木林地由于生物措施转变为生态功能更强的乡土适生林地;坝地和林地分别增加159.06 hm2和69.75 hm2,灌木林地、草地和坡耕地分别减少112.37、63.26和59.06 hm2。2)坝地平均斑块面积和凝聚度增加,生产功能提升;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景观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生态功能稳定;流域整体的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衡化发展,景观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3)从生态安全效应来看,流域植被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显著减少,防洪能力明显提升,但局部存在生态安全隐患。4)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变化有所响应,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就业兼业化和非农化程度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应着力创新"共同商议、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机制,进而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能,促进流域乡村转型与振兴。  相似文献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ting distances and where people work has been studied for urban contexts in both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none look at commuting distances to non‐farm workplaces in rural area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commuting distance, and thus accessibility, to local non‐farm work influences non‐farm employment and out‐migration from rural villages in Northeast Thailand. The main issues examined are: (i) the distance that rural residents travel to work in local non‐farm jobs; and (ii) the influence that local non‐farm employment has on the number of outmigrants from rural villages. The study finds: (i)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s and non‐farm work sites impact the number of villagers who are employed in regular wage work; (ii) beyond 20 km villagers are less likely to travel to non‐farm employment using their ow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iii) employment in regular wage work decreases outmigrat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s over the drivers of rural out‐migration, rural livelihood changes, and agrarian chang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in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实践中或为追求建设用地指标而损害农民利益,或因忽视了土地市场规律而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基于四川、重庆、浙江、西藏、吉林等地的实地调研,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产权主体和实施主体角度归纳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类型,分析不同主体情景下的成效与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有是否履行住房保障职能两种情景,根据政府介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农民偶然退出、隐性市场行为、经济或社会导向型政府主导等类型,尽管实施主体和驱动力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退出主体不健全、退出客体权能残缺、政府主导下市场关系被忽略、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表明,政府完善基础性制度环境和宅基地制度安排、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更有助于宅基地有偿退出。因此,应健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和流转制度;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成员身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市场规则,建立农村土地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主体责任不明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文化素养偏低,西部乡村自身定位不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只有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思想扶贫、智力扶贫与能力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才能振兴西部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