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1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54个玉米 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EcoR、Hind 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自交系和代表美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4份美国自交系的RFLP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5份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RFLP多态性。根据RFLP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热带种质类群、Mo17类群、FRB73类群、地方类群Ⅰ、地方类群Ⅱ和330或Oh43类群。供试自交系系谱关系的资料和所组配杂交组合的信息支持了该研究的分类结果,说明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该研究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地方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证明来自美国玉米带的Mo17类群、FRB73类群和Oh43类群对于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还将在我国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一自330和丹340归为一类,而这一类群和美国玉米自交系 Oh43可能是同类的。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总DNA的提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建立了一种土壤DNA提取方法。根据DNA产量和纯度2个评价指标,从3种手提土壤DNA方法中优选出方法B为手提DNA方法(Lab method),它包括样品预处理,细胞裂解,粗DNA纯化,其中细胞裂解组合了玻璃珠击打.SDS裂解,溶菌酶裂解。进一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及PCR-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技术.结合DNA产量、纯度、片段大小以及所反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等指标评价了手提方法(Labmethod)得到的总DNA质量,并将这些结果与2种应用较广的商业试剂盒(Mo Bio UhraClean Soil DNA Kit和Bio 101 FastDNA SPIN Kit(For Soil1)所得DNA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手提方法(Labmethod)的粗DNA产量低于Bio 101 Kit的,但高于Mo Bio Kit的。这些方法所得DNA的长度都在21kb左右,Labmethod提取的DNA没有严重被剪切现象,而2种试剂盒提取的DNA都有不同程度的剪切。手提方法得到的DNA经纯化后,应用细菌及真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获得目的片段,表明该方法能从土壤中同时有效提取细菌和真菌总基因组DNA。并且,手提方法所得DNA的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的PCR-RFLP图谱与两种商业试剂盒的图谱基本相似,但3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细菌16S rDNAV3区和真菌28SrDNA片段的PCR-TGGE图谱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弱势条带的有无或强弱上。这说明手提方法提取的总DNA与2种商业试剂盒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总之,手提DNA方法(Lab method)所用试剂普通,价格便宜,能在4h以内获得够质够量的土壤DNA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较适合于广大普通实验室进行土壤DNA提取工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AFLP和RFLP技术对 2 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中 ,用 6 4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 ,然后用其中适合水稻的 15对引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了 4 7~ 118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 5~ 32条 ,15个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 2 99条 ;在RFLP分析中 ,4 9个RFLP探针共检测出 10 7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 ,两种标记均能将 2 0个材料分成籼粳两大类群 ,但AFLP标记比RFLP标记更能反映品种间系谱亲缘和地理生态上的差异。两种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的趋势是一致的 ,但AFLP标记相对于RFLP而言提高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的估计 ,降低了亚种间遗传距离的估计 ,因此 ,AFLP更适应于多样性的研究 ,RFLP更适应于籼粳分类及度量籼粳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虫害之一,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选育抗虫品种,【方法】本研究以携带有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和Bph15的抗虫品系B5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38份重要材料进行了抗虫鉴定,在26份Bph14单基因纯合株系中,92.31%的材料抗性水平在中抗以上,6份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全为抗或高抗,聚合有Bph14和Bph15双基因的6份株系抗性都达到了高抗水平。【结论】说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展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个山羊品种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控制Belclare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BMP15基因中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两个突变位点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130只母羊、20只公羊)以及低繁殖力山羊品种(波尔山羊30只母羊、文登奶山羊30只母羊、辽宁绒山羊30只母羊、内蒙古绒山羊50只母羊、北京本地山羊30只母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两个突变位点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山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BMP15的B2突变(C→T);检测到的BMP15的B4突变(G→T)在6个山羊品种中均呈现杂合子状态.这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Belclare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济宁青山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猪品种部ESR基因PCR—RFLP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不同猪品种的ESR基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砂梨7个自交不亲和新基因的分离与测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S-RNase是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雌蕊的基因产物,它降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花粉mRNA或rRNA.导致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借鉴日本梨S—RNase基因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砂梨5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系统检测和DNA序列分析,从中发现了7个新的S—RNase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S11-RNase、S12-RNase、S13-RNase、S14-RNase、S-15RNase、S16-RNase和S25-RNase基因,其部分序列已登录到GenBank. 相似文献
9.
10.
4个绵羊品种褪黑激素受体1a基因第二外显子PCR-R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2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MnlI和只Rsu I,对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以及季节性发情的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共146只绵羊褪黑激素受体1a(MTNRlA)基因外显子2的824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1)MTNRlA基因外显子2的605位碱基处表现出MnlI酶切多态性。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和湖羊只出现2种基因型:AB(303bp,236bp/67bp)、1313(236bp/67bp,236bp/67bp):多赛特羊出现3种基因型:AA(303bp,303bp)、AB(303bp,236bp/67bp)、BB(236bp/67bp,236bp/67bp)。2)MTNR1A基因外显子2的604位碱基处表现出只Rsa I酶切多态性。4个绵羊品种都出现3种基因型:AA(290bp,290bp)、AB(290bp,267bp/23bp)、BB(267bp/23bp,267bp/23bp)。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多赛特羊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M22ZI酶切位点没有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0.01<P<0.05),萨福克羊和湖羊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RsaI酶切位点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个绵羊品种MTNRlA基因第二外显子在只Rsa I酶切位点都已经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