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67篇
  免费   3225篇
  国内免费   5362篇
林业   2428篇
农学   4690篇
基础科学   2087篇
  9112篇
综合类   22218篇
农作物   7287篇
水产渔业   756篇
畜牧兽医   2058篇
园艺   1157篇
植物保护   216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900篇
  2022年   1602篇
  2021年   1801篇
  2020年   1753篇
  2019年   1293篇
  2018年   1280篇
  2017年   2139篇
  2016年   2614篇
  2015年   1935篇
  2014年   2876篇
  2013年   3065篇
  2012年   4044篇
  2011年   3379篇
  2010年   2664篇
  2009年   2726篇
  2008年   2235篇
  2007年   2486篇
  2006年   2286篇
  2005年   1942篇
  2004年   1497篇
  2003年   1358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920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596篇
  1997年   519篇
  1996年   529篇
  1995年   489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73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防风草具有很好的医药治疗效果,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等物质,具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腹痛呕吐,筋骨疼痛等。作为制药原材料发展种植前景广阔,而在梅州地区尚无防风草的栽培、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报道。本试验以多种栽培模式进行适应性栽培,旨在研究梅州地区防风草的适应性情况,为梅州发展多种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比较各水稻品种在有机及常规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筛选适宜靖江市推广栽培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在常规栽培下整精米率较高,加工品质较好;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Perennial live paddy planting ric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by basal + can, tillering, closed herbicide + company + can, can (20% less nitrogen) basal + partner, 100% of nitrogen in the whole stages base + can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growth of rice, rice tillering, leaf chlorophyll value, yield and increasing costs, unit yield inceement, VCR, etc, with increasing can improve rice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promote rice tillers, makes the rice grow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ice yield and output value, according to labor saving, has demonstrated and value.  相似文献   
6.
木槿是中国传统的乡土花木,是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木之一。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诗歌等梳理分析了历史各个时期的木槿主要栽培应用史实和重要成果,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木槿的栽培应用、食用、药用与品种等发展演化情况,发现了诸多的习俗和应用被保留和传承,以期为木槿资源、文化及其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木荷是云南的珍贵树种,种源稀少,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发现了南华县雨露乡铅厂村委会有部分零星资源分布,保护种质资源,意义重大。通过梳理,阐述了木荷资源在南华县的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和园林应用,提出了充分利用木荷资源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种苗培育的实施方案,以有利于城市绿化建设,创建秀美河山。  相似文献   
8.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卿  刘革命  刘成 《种子》2021,(1):128-131,F0003
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征特性、品质、抗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稻米加工起步于大规模采集野生稻的时期,最初是采用稻谷直接制成米的“稻出白”工艺,后来采用稻谷先制成糙米、糙米再制成米的“糙出白”工艺,两者构成了沿用几千年的古代稻米加工工艺;19世纪60年代开始,增加稻谷清理、白米整理等工段,构成了近代稻米加工工艺;到20世纪末,增加稻谷分级、下脚整理、稻壳整理、副产品整理、糙米精选、白米精选、白米色选、白米抛光等工序,构成现代稻米加工工艺;进入21世纪以来,新增了回砻谷净化、糙米净化、刷米与抛光组合、多道色选、留胚粒分选等工序,构成了当代稻米加工工艺;今后通过增加多等级大米联产、多等级大米与留胚米联产等专利加工工艺,将构成加工过程更加精准且智能化、低破碎、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未来稻米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信息素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信息应用方面的综合表现,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为例,从大学生教育、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等需求多样性出发,开展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形成了“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系列讲座—学科化服务—营造书香校园”的多层级、系统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结果/结论]建立一支学科知识齐全的信息素养专职师资队伍,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新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交流与协作,引领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沿着正确道路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