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抗性淀粉的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抗性淀粉的特性、分类、制备及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业上的应用及其特有的生理功能在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水稻抗性淀粉性状的遗传研究,为高抗性淀粉水稻资源创新与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抗性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系为材料,比较分析高低抗性淀粉粳稻品系类型间的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稻米RVA谱特性值、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高低抗性淀粉水稻品系间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差异显著,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系的支链淀粉中短链部分即聚合度为5~12所占的相对百分比率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而长链尤其是聚合度为13以上的长链比率明显高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抗性淀粉品系显著高于低抗性淀粉品系,最高黏度值、最终黏度值、热浆黏度值和崩解值等,高抗性淀粉品系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短链聚合度(DP≤12)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支链淀粉的中长链聚合度(12<DP≤3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中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VA谱特性值与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关系密切,在育种实践中可作为育种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酸解压热复合制备玉米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选择乙酸为试验用酸,淀粉糊浓度20%,酸浓度0.4moL·L-1,酸解温度60℃,酸解时间5h,并进行冷热循环3次,抗性淀粉最高得率为15.7%。 相似文献
4.
5.
挤压对脱胚玉米啤酒辅料中抗性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浸出物收得率,通过实验室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挤压蒸煮系统诸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螺杆末端端面至模板内表面的距离)对用作啤酒辅料的挤压蒸煮后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蒸煮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比脱胚玉米原料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6.0%,比传统蒸煮工艺的糊化液降低约1.3%,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蒸煮小麦啤酒辅料抗性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挤压蒸煮小麦辅料与传统蒸煮小麦辅料的抗性淀粉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得出挤压蒸煮系统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规律及产生抗性淀粉较少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小麦辅料与传统蒸煮小麦辅料糊化液的抗性淀粉含量相比,抗性淀粉含量减少1.2%,利于提高小麦淀粉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抗性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米质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各基因型水稻的米质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质优于籼稻;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有显著的相关性,籼稻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更宽范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24.55为标准,将37份水稻材料分为6类,且具有明显的米质优劣划分;主成分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程度为:外观品质因子蒸煮品质因子碾磨品质因子,而抗性淀粉可归类到蒸煮品质因子中,对米质影响的贡献率达到19.48%。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抗性淀粉的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选择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和模头温度作为优化因素,研究了各因素不同水平对膨化产品的抗性淀粉含量、膨化度的影响。[结果]在研究产品中抗性淀粉的试验中,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螺杆转数〉模头温度〉物料的水分含量;在研究产品膨化度的试验中,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模头温度〉螺杆转数〉物料的水分含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抗性淀粉膨化工艺的最优参数:物料的水分含量为11.5%,螺杆转速为533.333 r/min,模头温度为110℃,理论计算产品中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6.271%,产品膨化度达到7.507。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测产品中抗性淀粉含量为(15.735±0.332)%,产品膨化度为7.154±0.462,与模型高度拟合。[结论]对未来膨化抗性淀粉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理论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L4(23)正交试验法,以抗性淀粉含量高品系功米3号的精米为主要材料,研究其与不同基因型籼稻、粳稻和糯稻混配及蒸煮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不同基因型稻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其抗性淀粉含量受加工方式和蒸煮条件的影响,糙米高于精米,熟米饭高于生米;(2) 稻米混配比例、蒸煮米水比和蒸煮次数显著影响混配米抗性淀粉含量,其影响主次因稻米基因型和加工类型而异,且其获得高抗性淀粉含量的参数优化条件不同,功米3号与精米混配,抗性淀粉含量优于糙米,混配籼稻、粳稻优于糯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