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通过研究45℃预热处理和冰浴2种物理处理方式,以及柠檬酸、Ca Cl2和维生素C等复合化学处理方式对草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探究了不同保鲜处理方式对贮藏4 d和6 d后草莓的外观、硬度、失重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SOD酶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筛选最适的保鲜剂浓度及贮存条件。结果表明,冰浴处理30 min能明显保持草莓外观与硬度,有效维持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柠檬酸处理1 min能显著提高草莓的SOD酶活性,2%柠檬酸+3%CaCl_2处理1 min能明显维持草莓保鲜中重量,2%柠檬酸+2%维生素C处理1 min能显著保持草莓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表明,采用2%柠檬酸+2%维生素C处理1 min能较大程度的保持采后草莓的外观、硬度、口感及营养品质,保鲜期达6 d以上,可用于草莓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酥瓜皮薄且脆,收获期集中,不耐贮藏,因此延长酥瓜货架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白皮HT-8’和‘花皮S6’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贮藏中酥瓜的生理和品质变化。分析腐烂率和失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1-MCP组合中,4℃下,5.0 μL·L-11-MCP处理效果最佳,可比对照货架期延长4 d。在5.0 μL·L-1 1-MCP、4℃贮藏温度下,‘花皮S6’外果皮硬度、内果肉硬度和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白皮HT-8’;同时,两个品种维生素C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约34.77%和38.65%。白皮酥瓜与花皮酥瓜相比,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变化幅度均较显著。两个酥瓜品种的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花皮S6’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均不断下降,‘白皮HT-8’下降幅度较为明显。果胶甲酯酶活性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先上升再下降,但上升与下降的转折点不同。所以,5.0 μL·L-1 1-MCP处理、4℃储藏能有效延缓贮藏期间酥瓜品质下降,显著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的有机酸代谢及变化规律,为采后沙田柚品质保持及贮藏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室温和4℃低温贮藏1~75 d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结果】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中,以柠檬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含量次之,草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较低,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为微量。室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贮藏15 d开始上升,贮藏60 d后下降;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基本相同,但出现峰值时间不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相反;草酸含量在贮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酒石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然后上升,60 d后下降。低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室温贮藏基本一致,但柠檬酸、草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低于室温贮藏,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高于室温贮藏。【结论】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小,室温贮藏沙田柚果实的总有机酸含量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