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原因,发展“以水促肥,以肥促产,水肥高效耦合”的现代灌溉施肥技术,是应对季节性干旱,促进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华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干旱胁迫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现状、灌溉施肥技术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等4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发展的必要性,重点从现代灌溉施肥方式、耗水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等3方面总结了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进展提出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菠萝果皮鲜汁蛋白酶活性一般在0.03—0.06万单位/g,总糖6%—8%,总酸0.35%—0.65%,挥发酸0.02%—0.20%,pH值3.5—4.1。夏季有效成分比冬季高。随自然贮存时间延长,酶活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总酸、挥发酸逐渐升高。尤以总糖变化最大,贮存6d,下降幅度达82%。保鲜剂对总糖保护有明显效果,对酶活性保护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4.
以“巴厘”品种菠萝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滴灌施肥管理与常规管理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能够促进主要营养器官的生长,叶片数、叶面积指数、茎长、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果实的膨大速度和果实大小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最终提高菠萝产量(较常规管理提高39.04%)。  相似文献   
5.
以钦州市钦南区菠萝山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取土烘干法及混合土样法对不同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含水量和物理性粘粒(<0.01 mm)差异显著,东南朝向含水量及粘粒含量最高,其次是西南朝向,西北朝向最低;不同采样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容重、孔隙度及 pH 值差异不显著。通过该研究表明,山体的不同方向对土壤发育及水土保持有显著影响,人为干扰影响山体土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 HPLC 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 DNA 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 果表明,分离 C 和 5m-C 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 10∶90∶0.2(V/V),pH 3.0,DNA 的最佳水解 温度为 90 ℃。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 DNA 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 程中 DNA 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 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 织。推测 DNA 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菠萝是中国重要的热带农业经济作物,但近几年来受国际市场冲击严重。整个产业链资源配置并不合理,致使中国菠萝市场定位仍存在严重局限性。销售终端多集中在国内市场的鲜食部分,菠萝初加工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精深加工更有待市场验证。从差异化、动态和目标营销角度对中国菠萝产业市场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市场拓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 AIN)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菠萝全基因组数据库,预测菠萝AIN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在采后菠萝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变化情况,为阐明AIN基因在采后菠萝果实贮藏特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水稻AIN家族基因为探针,在菠萝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个菠萝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基因(cell wall acid invertase, CWIN)和2个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vacuolar acid invertase, VIN),分别命名为AcCWIN1、AcCWIN2AcVIN1AcVIN2,设计编码区引物进行测序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cCWIN1、AcCWIN2和AcVIN1、AcVIN2蛋白分别归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液泡酸性转化酶2个进化支上,且均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GH32,基因结构、保守域和保守基序均一致。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菠萝果肉中AcVIN1AcVIN2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升高,且AcVIN1在发生黑心病的部位大量表达,而AcCWIN1AcCWIN2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逐渐降低,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其表达量降低,预示AcVIN1、AcVIN2AcCWIN1、AcCWIN2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和黑心病的发生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农林废弃物菠萝皮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以去除大气中的TVOC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多次循坏再利用,为吸附剂的研究与空气净化提供借鉴。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以及单因素实验对皂化改性菠萝皮吸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吸附条件优化;对渣粒径、温度和加入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吸附等温、动力模型拟合试验探究机理;通过BET、SEM及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横向对比试验与其他材料对比吸附效果并探讨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能力。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与氢氧化钠体积比为1:2.8,浸泡时间为6 h,离心时间为13 min,预测值Ymax=8.2759%;渣粒径60目、温度22℃、加入量3g为最佳单因素条件;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26),吸附状态为多分子层多位点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57),即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化学双重吸附过程;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孔隙率升高,表面褶皱增多,且酰胺N-H基团、-OH等有效基团参与吸附;横向对比试验证明吸附效果在1%水平上显著优于其他四种吸附材料,即改性菠萝皮>硅藻土>活性炭>竹炭>树脂,且至少可重复利用7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菠萝皮中果胶的提取,对采用酸解法处理后的菠萝皮酸解液作进一步的纤维素酶酶解处理,且初步确定此工艺的最佳酶解条件:酶解温度为55℃,菠萝皮酸解液pH值为4.2,单位菠萝皮酸解液中纤维素酶用量为15.5 U·mL-1,酶解时间为1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果胶含量可达7.4 g·L-1,比菠萝皮酸解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