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147篇
  292篇
综合类   1383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8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天然芸苔素属于甾体类植物内源生物活性物质,其骨架为甾醇,其中芸苔素内酯生物活性最强,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为更好地将芸苔素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概括了芸苔素内酯的生物活性及在粮食、果蔬等作物上的应用。探讨了芸苔素内酯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大幅度促进产量提升以及品质改善,提升作物抗逆性,缓解农药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概况及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芸苔素内酯的应用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途径,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作物种植成本与减轻环境污染,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禁用农药毒死蜱在豇豆中被高频检出,已成为豇豆中农残超标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明确毒死蜱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进行了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豇豆中的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1,在0.01~5 mg·kg-1添加水平下,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76.3%~8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一次施药和结荚期二次施药后,成熟期采收的豇豆样品中均无毒死蜱检出;结荚盛期一次施药后,残留消解曲线为Ct=1 726.6e-0.431t(R2=0.981 5),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6 d;施药后10 d,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降至0.05 mg·kg-1以下,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毒死蜱在播种期和苗期的使用,不会导致成熟期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始花期后的使用需控制10 d以上的采收间隔期;结荚盛期须禁止使用毒死蜱。综上表明,在尚未制定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精准施用规范的背景下,我国禁止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种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小麦生长后期的第一大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近年来,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为害加重,已成为常发性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为此,统计了我国登记用于防控赤霉病的农药品种数量、产品剂型、毒性级别,简要评析了不同农药的成分、作用机理及优缺点,指出当前已登记防治该病的农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监测农业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从种养源头管控农产品安全,基于锆离子和1,2,4,5-四(4-羧苯基)苯(H-4-TCPB)合成了蓝色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Zr-TCPB,并与红色荧光量子点QDs组装成双荧光QDs@MOFs复合物,基于Zr-TCPB对有机磷农药特异性荧光淬灭效应,构建比例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系统,实现了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甲基对硫磷与对硫磷的检测限(LOD)分别为1.9μg/L和4.9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05~2mg/L。研究表明,该荧光分析法能有效用于农业环境水样中甲基对硫磷及对硫磷的现场快速测定,甲基对硫磷回收率为93.23%~116.4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9%,对硫磷回收率为92.52%~107.83%,平均RSD为5.74%。该方法在环境样品农药残留快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水果中甲基异柳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方法。水果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盐析离心后,取上清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乙腈-甲苯溶液(3+1)洗脱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溶剂交换后用安捷伦7890B-7000D气质联用仪检测。结果表明,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6%~11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甲基异柳磷的检出限为0.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强、回收率高、基质干扰少,适用于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Five fodder crop systems of different intensity (ranging from a double annual crop of Italian ryegrass + silage maize to a permanent meadow) were adopted for 30 years in the lowlands of Northern Italy under two input levels, differing mainly in their provision of organic fertiliser (manure). Herbicides were used in the maize crops included in all systems, except the meadow. After 30 years, the weed seedbank of all systems and input levels were assessed by the seedling emergence technique on soil samples from each plot. The cropping systems determined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weed assembly. Relatively few, frequent species made up the majority of the emerged seedlings in all systems, and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number of emerged seedlings and the mean number of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different systems.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Oxalis corniculata were abundant in the annual double crop and in the 3- and 6-year rotations that also comprised the annual double crop. These weeds, however, were unlikely to represent a major threat to the crops, due to their vigour and growth period. The permanent meadow tended to greater weed biodiversity than the other systems.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favoured the seedbank of species such as Lolium multiflorum,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A. thaliana. Weed communities in the different system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herbicide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ability of weeds to avoid its effects, determined by the weed life history and emergence period) and manure application (with its possible dual effect of spreading weed seeds and favouring nitrogen-responsive weeds).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 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 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 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 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 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 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产量分析, 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5种植物源农药对黄脊竹蝗毒力及毒饵的制备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揭示5种植物源农药对黄脊竹蝗毒力强度,探寻制备诱杀黄脊竹蝗成虫新型毒饵的方法,采用碳酸铵、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与5种植物源农药混合制备毒饵,并进行诱杀黄脊竹蝗成虫试验。结果表明:5种农药对黄脊竹蝗均有良好的致死作用,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5%苦参碱可溶液和4%鱼藤酮乳油对黄脊竹蝗跳蝻和成虫的LC50依次为1.527、0.856、1.931、0.927、1.602 mg/L和1.767、0.957、2.176、1.126、1.825 mg/L;碳酸铵、碳酸氢铵和氯化铵水溶液可代替人尿作为引诱剂,其最佳浓度配比为70、80和90 g/L,5种植物源农药可代替化学药剂作为胃毒剂,胃毒剂与引诱剂的体积比: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5%苦参碱可溶液均为1∶30,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和4%鱼藤酮乳油均为1∶20,0.5%藜芦碱可溶液为1∶15。本研究提出的毒饵制备方法,可广泛用于大量诱杀黄脊竹蝗成虫,可为黄脊竹蝗的无公害防治乃至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施用农药,现有的大多数农药剂型需要加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后再施用。近年,我国农业航空迅速发展,对农业航空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系统总结了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类型以及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特点,通过对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研究发展概况分析,阐明了国内农药自动混药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农药混药装置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