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凰山牡丹药用器官的愈伤组织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时侠清  张子学 《核农学报》2005,19(3):186-190
本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牡丹根韧皮部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继代培养30d,测定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丹皮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或1.5mgLNAA,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大于70%;培养基中加入1.0mgL2,4-D和5.0×10-6mgLTDZ、或1.5mgLNAA和5.0×10-3mgLTDZ,并在29℃、黑暗条件下继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牡丹根皮愈伤组织的增长倍数和丹皮酚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用于评价湿疹纳米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湿疹纳米乳中包封的丹皮酚与未包封的丹皮酚。HPLC法测定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 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在0.4160~41.6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43%,RSD为2.90%;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值为(92.43±0.44)%,RSD为0.43%(n=6),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纳米乳上样回收率为(90.5±0.17)%,RSD为1.84%。结论 葡聚糖凝胶G-50可以将湿疹纳米乳和游离的丹皮酚较好地分开,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可作为工艺研究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丹皮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丹皮酚在牡丹体内的抗菌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孢子萌发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含量与病菌菌落直径线性增长及菌丝生物学产量的相对抑制率呈正相关,在丹皮酚含量0.08、0.4mg/mL培养液中培养禾谷丝核菌和茄病镰刀菌5天,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79.81%和55.08%。丹皮酚对供试病菌的孢子萌发无作用,但孢子萌发后,其芽管基部膨大、顶端膨大及中间局部膨大。丹皮酚推迟病菌分生孢子梗的形成时间,降低分生孢子的形成数量,在0.20、0.24mg/mLPSA培养基上培养玉蜀黍赤霉和茄病镰刀菌10天,对分生孢子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3.33%。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培试验,通过提高土壤生物有效性铜含量,研究不同含量(0、150、500、1 000、1 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铜和丹皮酚的含量、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丹皮酚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当铜处理浓度过高时,则抑制丹皮酚在根系的积累。铜处理后,‘凤丹’根系中丹皮酚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栓皮层和木质部含量较少;而铜主要分布在栓皮层。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根系内不同形态铜进行逐步提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铜处理下铜在‘凤丹’根中存在的化学形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其次是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HCl提取态铜;而丹皮酚主要存在于80%乙醇提取液中。  相似文献   
5.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丹皮粉粒径(A)、浸润时间(B)、氯化钠用量(C)和馏出物量(D)对丹皮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丹皮酚提取量的主次因素为A>D>B>C;最佳工艺条件为丹皮粉粒径0.45mm,氯化钠用量60g/kg,浸润时间3h,收集馏出物量300mL。按筛选的最优工艺重复提取2次,结果表明,第1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达23.72g/kg,第2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为1.69g/kg,说明第1次蒸馏基本代表了样品内丹皮酚量。  相似文献   
6.
牡丹病害及其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慨述了牡丹病害研究进展及牡丹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提取、测定方法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成玉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0-274
为了揭示丹皮酚的抗菌机理,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几丁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处理12 h 后,菌丝顶端不规则膨大,分枝肿大或顶端缢缩,24 h 后,菌丝顶端、分枝顶端或整个菌丝塌陷。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膜内突,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加厚部位出现不明内含物,细胞内线粒体、液泡和脂肪粒等细胞器紊乱,在坏死的菌丝细胞中形成子菌丝。丹皮酚使禾谷丝核菌菌体可溶性蛋白与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丹皮酚使菌体几丁糖含量显著升高,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丹皮酚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模型组和丹皮酚高、中、低剂量组。丹皮酚组小鼠分别灌胃100、50和25 mg·kg-1丹皮酚,同时空白对照组和AP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后,采用20% L-精氨酸腹腔注射AP模型组和不同剂量丹皮酚组小鼠,6 h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清测定氧化指标(MDA、SOD),取小鼠胰腺组织肉眼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制作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免疫组化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MPO的分布及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HO-1、Keap1以及Nrf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O-1、Keap1以及Nrf2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下小鼠机体的MDA含量,并极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活力(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剂量丹皮酚有效减少MPO表达;与AP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升高HO-1和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低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提高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不同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综上,丹皮酚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研究结果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存芳 《农药学学报》2016,18(1):119-123
从牡丹根皮中提取丹皮酚,将丹皮酚精制后与2-溴苯甲醛在室温及碱催化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一种丹皮酚衍生物——3-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3-(2'-溴苯)-1-丙酮,产率为78.6%,其结构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谱(NMR),结合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单晶X-衍射(X-ray diffraction)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380(15) nm,b=0.80617(12) nm,c=1.9251(3) nm,α=90.0(2)°,β=103.287(2)°,γ=90(2)°,V=1.5010(4) nm3,Dc=1.554 mg/cm3, μ=2.751 mm-1,F(000)=712,Z=4,R1=0.0290,ωR2=0.0660,R(int)=0.0322。该丹皮酚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对植物源真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6和0.48 g/L,对病源细菌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5106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TCC25925的MIC分别为0.02和0.06 g/L。  相似文献   
10.
丹皮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牡丹皮中提纯的丹皮酚结晶(0.6 mg.mL-1)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ic virus,TMV)混合10 m in后对TMV枯斑抑制率达80%以上,说明丹皮酚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丹皮酚与TMV混合对粒体形态没有影响;丹皮酚与TMV混合后透析病毒可恢复侵染力,表明丹皮酚对病毒没有直接毒害作用;用丹皮酚喷施叶面不影响病毒侵染;低含量丹皮酚可阻碍TMV-CP的体外聚合,对TMV-RNA无体外抑制侵染作用.据此推测,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与TMV-CP结合而影响病毒粒体对叶片表面侵染位点的识别,或影响植株体内TMV-CP亚基的体内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