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EG处理对臭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0.0%(CK),2.5%,5.0%,7.5%,10%(w/v)几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臭椿种子的萌发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后幼苗的高生长、鲜重也呈下降趋势,而根长呈上升趋势;幼苗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变化差异较大,在PEG浓度大于5.00%时,脯氨酸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综合分析认为,臭椿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实验室环境务件下,臭椿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可忍受5.0%~7.5%的PEG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2.
3.
渗透胁迫对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膜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EC6000及NaCl进行渗透胁迫,研究渗透胁迫对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胁迫程度加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新疆大果沙枣叶片中相对含水量逐步下降,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丙二醛含量持续上升,交叉处理减缓了水分胁迫的伤害程度;交叉处理和重度渗透胁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16h前逐渐增加,16h后下降,轻度渗透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处理24h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则保持上升趋势;各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一致,在处理16h达到其峰值,20%PEG6000处理32h左右能使新疆大果沙枣幼苗严重失水萎蔫。渗透胁迫明显影响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重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新疆大果沙枣幼苗具有有限的耐渗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聚乙二醇(PEG6000)对内蒙古不同生境3个羊草种群(阿巴嘎、白音锡勒、嘎松山)进行了渗透胁迫(-0.5MPa—1.0MPa)试验,对15d中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积累、几种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群羊草对轻度胁迫(-0.5MPa)反应不敏感,叶片含水量、脯氨酸积累及几种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胁迫强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脯氨酸大量积累;脯氨酸积累与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61)。几种保护酶活性在干旱处理期间均表现为双峰曲线,-0.5MPa胁迫下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地理种群羊草酶活性最高值及上升到最高值的处理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嘎松山种群的SOD和CAT活性上升快,但后期活性较低,3种酶活性最高值均大于其它两个种群;阿巴嘎种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时间晚,后期维持较高的酶活性。胁迫条件下SOD和CAT活性与MDA含量成正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渗透胁迫下阿巴嘎种群叶片含水量下降少、脯氨酸积累速度慢、胁迫后期维持较高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小,其抗旱性强于其它两个种群;嘎松山种群叶片含水量下降多、脯氨酸积累量大、胁迫前期保护酶活性上升快,后期酶活性较低、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强。不同种群羊草的耐旱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而保护酶系统的调节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的重要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烟草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对2个烟草品种幼苗根系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研究了根系质膜透性,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根系质膜透性随渗透胁迫强度的加强而增大,根中MDA含量和H2O2含量增加。渗透胁迫期间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同,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活性下降。根中抗氧化物质(ASA和GSH)在低渗透胁迫下含量增加,高渗透胁迫下含量下降。渗透胁迫期间根系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与膜脂过氧化水平及膜透性呈一定的负相关性。2个供试品种的抗氧化系统对PEG-6000渗透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豆CDPK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DPK(Ca2+-dependent,calmodulinindependentproteinkinase)是植物钙信号传导过程中关键的蛋白激酶,在逆境胁迫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基于同源序列候选基因的策略,根据已经公布的多个CDPK序列的比对结果,在保守性较高的区域,设计两对巢式简并引物,结合降落PCR和巢式PCR在野生大豆中克隆。对获得的序列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激酶活性的功能区域和CDPK特有的EF手性结构区,并且与VrCDPK(U08140)序列达到94%的相似性,可以确定该片段是CDPK基因的保守序列。结果证明,野生大豆中也存在CDPK基因,并为通过RACE等方法获得野生大豆全长CDPK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植物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渗透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以来,改善作物对渗透胁迫的抗性一直是育种学家们努力的目标。然而,由于渗透胁迫反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通过传统育种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渗透胁迫相关基因的不断发现,人们对植物抗渗透胁迫的分子机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植物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通过渗透胁迫相关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已获得了一些渗透胁迫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为揭示干旱缺水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 6000)渗透胁迫,研究了胁迫处理下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消长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在5%和10%处理时略微升高,在15%,20%和3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处理时持续下降,至10 d时分别下降了40.7%,46.0%和55.9%;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活性氧(O2·-)产生速率、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先升高后下降。而丙二醛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10 d时在15%处理时增加最显著(P<0.01),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4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则与保护酶系活性及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O2·-产生速率、丙二醛分别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保护性酶活性之间及它们分别与叶绿素质量分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影响是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幼苗通过诱导保护酶系提高抗旱性,具有较强的渗透胁迫忍受能力。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10.
渗透胁迫下邻羟基苯甲酸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渗透胁迫下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SA)对杉木幼苗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处理,通过水培方法研究在渗透胁迫下不同浓度(50,100,200 mg/L)杉木自毒物质SA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0.3 MPa)、中度(-0.5MPa)、重度(-0.7MPa)渗透胁迫下,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加速.在渗透胁迫下,当自毒物质浓度达200 mg/L时,与对照相比,在第7,14,21 d时,其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5.39%,25.78%,41.8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