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669篇
林业   91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46篇
  903篇
综合类   678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05年3-7月,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不同光照长度处理和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光照时数及氮素水平对远缘玉米杂交种华农1号青饲玉米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16 h光照处理下植株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低于13和10 h光照处理;至抽雄期和收获期,13和10 h处理下植株叶片各种酶的活性下降速率较快,而16 h处理下酶活性下降缓慢且显著高于13和10 h处理.在抽雄期或收获期,16 h处理下叶片各种酶的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3和10 h处理下均有几种酶的活性在高氮素水平下出现下降的趋势.总的看来,在16 h光照处理下,植株苗期碳氮代谢相对较弱,到中后期代谢能力明显提高,且耐高氮能力也较强,收获期植株叶片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3和10 h处理.  相似文献   
2.
花溪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花溪湖潮乡辣椒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中量、磷钾高量或低量的配方处理对辣椒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低量氮磷钾配方和习惯施肥辣椒有早衰现象,不施肥处理的辣椒早衰更明显。经济性状以中氮低磷高钾效果最好,其果长达到11.95 cm,果粗1.2 cm,干重为64.2 g/10个;产量以高量氮磷钾最高,为188.9 kg/667m2,中氮低磷高钾次之,为183.7kg/667m2,两者差异不明显。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方既可使辣椒增产,经济效益最高,又能提高辣椒肥料利用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个饲养试验和一个代谢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及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选择90头平均体质重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饲养分别饲喂以下日粮。(1)0.30%高磷组日粮;(2)0.24%对照组日粮;(3)0.15%低磷+植酸酶低磷组日粮。代谢试验采用3×3的拉丁方设计,选用3头体质重40 kg左右去势公猪,饲养在代谢笼中轮换饲喂上述3种试验日粮,采用全收粪尿法。结果表明:高磷水平日粮组有改善猪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效率的趋势(P>0.05),低磷加酶组、高磷组和对照组相比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粪中磷排出量随日粮磷含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P<0.05),低磷加酶组、高磷组和对照组日粮相比,粪中磷排出量分别下降58%和43%。各处理组间磷沉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金钗石斛高产栽培的氮磷钾最佳配方,以金钗石斛幼苗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金钗石斛幼苗生长效果不同,其中,以施用尿素10.87 kg/667m2+过磷酸钙31.25 kg/667m2+硫酸钾10.00 kg/667m2效果最好,其药用部位(茎)的生长量为1.74 g/株,较 CK 增加5.45%,微量元素铜、锌、铁和锰含量分别较 CK 增加46.24%、50.80%、69.35%和25.70%,药用成分茎多糖和石斛碱分别较 CK 增加42.36%和46.67%。合适的氮磷钾配比能够明显促进金钗石斛幼苗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绿宝六号)为宿主植物,采用三室隔离盆栽培养系统,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根瘤菌及AM真菌和根瘤菌双接种,研究豆科植物接种AM真菌吸收外源氮产精氨酸的影响,外源氮分别为4 mmol·L-1NH4Cl,4 mmol·L-1NH4NO3,4 mmol·L-1尿素(Urea)和4 mmol·L-1精氨酸(Arginine,Arg)。结果表明,不同接种处理下不同外源氮对菌根中精氨酸含量影响不同,单接AM真菌及双接种均在施加外源氮Arg时精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7和3.20 mg·g-1,且双接种明显高于单接AM真菌处理,而单接根瘤菌处理中精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单接种相比,双接种下菌根侵染率、根瘤数、根瘤鲜重及茎叶中总氮含量都有所提高,且在施加NH4NO3时效果最好。由此得出,AM真菌和根瘤菌双接种更利于植物氮源的吸收及生长。  相似文献   
6.
氮磷在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氮磷含量往往过高,而奶牛对于氮磷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这不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氮磷的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合理减少饲粮氮磷含量、提高奶牛机体对氮磷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影响氮磷利用效率的因素,以及改善奶牛氮磷利用效率的营养策略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氮磷利用效率,减少氮磷向环境的排放,提高奶牛场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安灌区土壤中氮素迁移规律,利用项目组在该区采集的典型土样,进行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根据该区现有的灌施方式,确定了本次试验方案.利用试验获得了不同土壤剖面深处土样氮素的质量分数,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达到峰值时,其所在的土壤剖面深随灌施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下迁移.氮素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硝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铵态氮稳定性高于硝态氮.依据试验获得的灌施后土壤中铵态氮淋溶损失和硝态氮的累积规律,应合理控制灌施量,达到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几年市场对香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香型水稻绥粳4号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很多农民在种植绥粳4号时,在肥料的使用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是氮肥。对此,该试验设计低﹑中﹑高3个氮肥量和氮肥基蘖肥与穗粒肥4个不同比例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绥粳4号在高肥,氮肥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7∶3条件下分蘖较多,空瘪率较低,产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为探索都安县免耕春玉米对氮肥的合理运筹问题,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及分配比例,选用玉米新品种桂单58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三个追氮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免耕春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品种综合性状、田间抗性、籽粒产量、施肥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产免耕春玉米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及结论如下:本试验主要探索免耕春玉米氮肥不同施肥时期对产量的影响。第1处理(苗3:秆2:苞5)(①3:2:5)、第2处理(苗2:秆3:苞5)(②2:3:5)、第3处理(苗0:秆4:苞6)(③0:4:6);667m2产干籽分别为512.0kg、432.3kg、440.3kg,第1处理(苗3:秆2:苞5)(①3:2:5)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氮磷营养及二氧化锗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及二氧化锗水平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的不同浓度氮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范围内(0~50 mg/kg)氮浓度升高至15 mg/kg组藻体生长情况最好;水体中的磷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在所设梯度中(0~5 mg/kg)4 mg/kg组藻体生物量相对最高;不同浓度的二氧化锗(0~50 mg/kg)对藻体的附生硅藻的生长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同时对藻体无明显的毒理效应,尤以2 mg/kg组的试验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将为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后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