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1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523篇
林业   2053篇
农学   394篇
基础科学   301篇
  2085篇
综合类   2724篇
农作物   439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735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9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吕梁山地区地形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研究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探索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的响应关系,旨在为高海拔山区植被物候研究和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地区的植被物候,对气温、降水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植被2个关键物候期与气候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提前的区域约占85.7%,其中16.2%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结束日期(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推迟的区域约占90.6%,其中33.3%显著推迟。(2)区内74.8%、87.7%植被S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负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SOS提前。植被SOS在高海拔山区受4月气温影响显著,而低海拔地区受4月降水影响显著。(3)区内72.6%、65.1%植被E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EOS推迟。植被EOS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受11月气温影响显著,而高海拔地区受9月降水影响显著。2000—2015年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发生显著变化,各地区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候、气候变化研究和陆地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河南省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驱动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插值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尺度探讨河南省21世纪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区域差异较大,NDVI频度呈单峰结构;近16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10年平均增速约为4%(P0.01),且阶段性明显;河南省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植被覆盖整体上呈持续改善态势,但郑州、洛阳、焦作等市域局部地区存在持续减小现象;年平均温度的上升是平原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升温尤其是年平均最高温度增加抑制了山区植被生长,植被覆盖对气候因子的敏感程度地域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桃树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方法】以信阳沙壤土五月鲜桃园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采用1 m×1 m网格采样法,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表层(0~5 cm)土壤水分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地上草地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平均体积含水量为10.08%,95%置信区间为9.84%~10.32%,变异系数为16.36%,0.2 m×0.2 m草地地上生物量均值为9.17 g,变异系数为56.71%。区域田块尺度上,自然生草桃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表层(0~5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477 3和0.499 8,变程分别为7.20和2.51。即二者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草地地上生物量较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具有更强的空间依赖性。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且表现为距离树体越远值越大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有利于保蓄表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果园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当前立体绿化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中得到了蓬勃发展,促进了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新型的配套产品又推动了立体绿化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华南地区立体绿化基质产品、蓄水种植容器、植被毯、绿墙、生态植被砖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情况展开综述,旨在为今后能更有效地推广立体绿化集成技术及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依托江西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项目,依据耕地自然等指数提升潜力大小和对等级提升最大贡献值因子的组合类型来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并依据监测重点及监测类型区面积比例布设监测样点。实证分析表明,南昌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共有14个组合类型,归并14个组合类型得到5个监测类型区:1个常规监测区和4个重点监测区。其中重点监测类型区包括易渍涝区、易干旱区、耕层瘠薄区和肥力缺乏区。依据监测重点和面积大小在各监测类型区内共布设监测样点70个。统计学检验结果证明,同其他常规布点方法对比,在相同监测样点情况下,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潜力及限制因子组合类型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所布置的监测样点,监测的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香蕉新品种‘南天红’由‘南天黄’的自然突变选育而成。假茎平均高度2.59 m,幼树假茎外表面暗红色,抽蕾后转绿。雄花苞片外表面常为深红色,花苞卷曲,常不脱落;从种植到收获11 ~ 13个月,单株产量25 kg,品质好。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在所有香蕉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薛祺  马罡  李佳乐  张薇  马春森 《中国果树》2020,(1):19-21,26
葡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果,除鲜食外还可用于酿酒、制干、制汁等。在葡萄挂果到收获期间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内害虫极有可能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利用天敌防治葡萄园内害虫是确保葡萄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国内外葡萄园常见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利用天敌防治葡萄园重要虫害的策略,并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S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es are critical for Phaseolus vulgaris 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y affect plants in various ways, including tissue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Micro- and macro-elements in leaves of Phaseolus vulgaris L. (cv. ‘Blue lake’ and cv. ‘Terli’) subjected to deficit irrigation and salinity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analytically and with regards to their effect on the leaves’ spectral reflectance. B (boron), K (potassium), Mn (manganese), Na (sodium), Si (silicon) and Zn (zinc) appeared to be influenced by stress factors, mainly responding to salinity increase. The leaf spectral reflectance of the plants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st of the elements under investigatio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identified a relationship of the reflectance at particular regions of the spectrum with phosphorus and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B, Fe (iron), K, Mn, P (phosphorus) and Zn. Moreover, customized spectral indices, exhibiting significantly high correlation with B, Fe, K, Mg (magnesium), Mn, Na, P, Zn and N (nitrogen), we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