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对火龙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400、800、1200 mg/L)纳他霉素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火龙果呼吸强度,抑制腐烂指数、鳞片黄化率、质量损失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鳞片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SOD、POD、CAT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末期时仍能保持较低的细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综合认为,纳他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延缓火龙果果实衰老,有效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800 mg/L纳他霉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响应曲面法优化利迪链霉菌A02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纳他霉素新产生菌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lydicusA02的发酵水平,采用部分因子法、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棉籽精粉和葡萄糖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主要因子,由所得响应曲面方程预测出这3个主要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2.7,31.7和11.7g.L^-1时,纳他霉素产量达最大值1735.3mg.L叫;经摇瓶和30L发酵罐试验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优化后培养基的产能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32.9%--34.8%。据此认为,响应面法对利迪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具有实效性,本研究为其高产发酵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保环境保护研究所自主分离筛选的利迪链霉菌A02为供试菌株,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评价了其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ructicola)和枣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3种果树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通过小区试验测定了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A02活性产物对葡萄灰霉病菌、桃褐腐病菌和枣青霉病菌均具有强毒力,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3696、8.1115和7.4989mg/L,最低抑菌浓度均在30 ng/L以下;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小区防效达95.7%,显著高于对照生物农药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和1%多抗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自主分离的天然抗真菌活性产物——纳他霉素产生菌A01和A02与已知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遗传相似性,采用RAPD技术对这2株菌和3个产纳他霉素的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个随机引物对5个菌株的PCR扩增共得到154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同源性条带86条,多态性条带68条,分别占总条带数的55.8%和4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7个多态性条带,得到了丰富的DNA指纹图谱。所得数据经NTSYS pc 2.10e软件聚类分析,表明5个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991~0.4738,其中A02与其它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合前期的分类研究结果,确证了菌株A02为新的纳他霉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纳他霉素处理浓度以及处理方式对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中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 g·L-1两组浓度分别使用浸泡和喷雾两种方式处理葡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处理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1.0 g·L-1喷雾处理,葡萄的脱粒率仅为4.69%,腐烂率不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0.69百分点,总酸含量下降20.0%,呼吸强度为39.46 mg CO2·kg-1·h-1,果实硬度为5.04 kg·cm-2,可有效减少葡萄营养流失,保持葡萄外观和风味,使葡萄经过物流运输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商品价值。因此,使用纳他霉素应用于葡萄电商物流运输过程保鲜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的室内毒力以及对冬枣低温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39.56和208.48 mg/L,与对照药剂咪鲜胺、异菌脲相比,EC90值无显著差异;经500~1 000 mg/L 的纳他霉素处理可显著抑制冬枣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并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对保持果实硬度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含量的下降。经1 000 mg/L纳他霉素处理的冬枣贮藏到60 d其商品率达87.3%,高于对照组的商品率(72.9%);贮藏到100 d其商品率仍可达到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0.2%)。 相似文献
10.
以绿芦笋为试材,在5℃冰箱贮藏条件下,通过测定失重率、V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处理对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L纳他霉素+2.5 g/L丙酸钙处理可有效保持冰箱贮藏期间绿芦笋的感官品质、失重率、硬度、VC含量和笋尖的叶绿素含量,但在色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保持方面效果不显著。同时,可抑制绿芦笋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明显降低绿芦笋表面细菌和霉菌菌落总数。该结果可为保鲜液在绿芦笋冰箱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