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oil loss from riparian areas supporting the annual invasive weed, Impatiens glandulifera (Himalayan balsam),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equivalent values recorded at nearby, topographically similar areas supporting perennial vegetation over a cumulative seven-year period, along sections of two separate river systems; one in Switzerland, and one in the UK. Soil loss from colonised lo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rom reference locations in four of the seven measurement periods. Despite contrasting results, standard deviations, based on soil losses and gains, were predominantly higher for colonised areas at both rivers over most monitoring period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reas colonised by Himalayan balsam experience higher sediment flux in comparison with areas free of invasion. Here, we test those original interpretations by reinterrogating the datasets using a more robust analysis of inequality. Nine datasets were tested, five of which (i.e. 56%) showed that sediment flux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t Himalayan balsam-invaded areas than at reference areas. Three datasets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sediment flux between invaded and reference areas (33%), and one (11%) showed higher sediment flux at reference areas. Most results uphold our original interpretations and support our hypothesis that hydrochory probably dictates where colonisation initially occurs, by depositing Himalayan balsam seeds in slack or depressional areas along river margins. Once Himalayan balsam becomes established and sufficient perennial vegetation is displaced, seasonal die-off and depleted vegetation cover may increase the risk that some areas will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diment flux.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的变分不等式、可微变分不等式、分数阶可微变分不等式的模型的基础上,对一类新的带有参数δ∈[1,2)的分数阶可微变分不等式模型的解的存在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在已有的分数阶可微变分不等式的模型基础上加了一个参数δ∈[1,2),得到了一类新的带有参数δ∈[1,2)的分数阶可微变分不等式模型,对这类新模型给出了详细的阐述;然后证明出该模型的解是非空的.  相似文献   
3.
张东虎 《中国饲料》2021,(1):119-122,13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新势态和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此背景下,饲料行业需要与时俱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产能和经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紧密结合“双创”的深刻涵义,就饲料企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对企业的多维经营进行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考虑常利率及通货膨胀下有扰动的双复合Poisson-Geometric过程的两险种风险模型,运用鞅方法得到破产概率满足的Lundberg不等式和一般公式,当保费和索赔服从指数分布和混合指数分布时,得到破产概率的精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从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视角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地权稳定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33.79%的农户已完成新一轮土地确权颁证,62.64%的农户认为研究地块在未来不会被重新调整,即感知的地权稳定性水平较高。新一轮土地确权显著强化了农户的地权稳定性感知,且在控制村庄内土地不平等的情境中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且土地不平等在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重视规范土地确权程序,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同时,注重以政策调整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地不平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约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问题.通过一阶最优性条件将它等价地转化为单调变分不等式问题,并利用变分不等式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研究了约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问题的正则化,证明了扰动问题的解收敛到原问题的最小范数解.  相似文献   
7.
8.
建立AR凸函数的积分不等式,特别是Hermite-Hadamard型不等式.利用通常凸函数与AR凸函数的关系,证明了AR凸函数的单侧导数的存在性和单调性,并通过不等式建立了AR凸函数与其单侧导数的关系.从AR凸函数的定义出发,得到了AR凸函数的Hermite-Hadamard型不等式.利用AR凸函数与其单侧导数的关系,使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由AR凸函数的Hermite-Hadamard型不等式生成的差值.利用AR凸函数与其单侧导数的关系,构造了与AR凸函数有关的单调函数,从而给出AR凸函数的定积分的上界和下界.另外,利用AR凸函数与其单侧导数的关系,还建立了AR凸函数的其他的积分不等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利用能量方法,采用Sobolev不等式研究了旱地生态学问题,得到了旱地生态学问题非负弱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单元2002—2011年人口与GDP统计数据,计算了县域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时段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沿海县域的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江苏沿海12个县域经济整体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2009年后各县市之间以及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普遍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通、盐城、连云港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地级市内部县域产业结构亦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三次产业增长率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推移的产业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