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84篇
  138篇
综合类   546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份籼粳稻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粳南移在江西省已推行11年,为进一步明确适合江西晚粳常规稻的稻瘟病抗性情况及粳渗籼骨干亲本的选择,本研究利用Pi37/Pi35/Pish、Pi5、Pi2、Pi9、Pia、Pi23、Pigm、Pi33/Pi42、Pi56、Pik/kg(t)/ks/kp/km/kh/43、Pikh共11个抗瘟基因的标记结合井冈山抗性谱的鉴定,对28份骨干粳稻和54份骨干籼稻进行分子标记与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粳稻中有1份携带其中的7个抗性基因,有5份携带6个抗性基因,有7份携带5个抗性基因,有12份携带4个抗性基因,有3份携带3个抗性基因,抗性频率最高的Pia为0.786,其次为PikhPi9,频率均为0.643,PigmPi37/Pish在这批粳稻材料中的抗性频率为0;籼稻中有8份携带其中的7个抗性基因,有10份携带6个抗性基因,有13份携带5个抗性基因,有17份携带4个抗性基因,有4份携带3个抗性基因,有2份携带2个抗性基因,抗性频率最高的Pi9为0.981,其次Pik/Pikh/Piks频率为0.833,Pigm、Pi37/Pish、Pikh、Pia、Pi5、Pi2、Pi23Pi33/Pi42的频率分别为0.556、0.537、0.519、0.389、0.352、0.315、0.167和0.111,Pi56在这批籼稻材料中的抗性频率为0。明确这些材料抗瘟基因的分布,将为广谱持久抗性籼粳材料创制骨干亲本的选择与配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通过MaxEnt模型,应用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Jackknife检验、主成分分析,模拟研究影响楠木Phoebe zhennan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分析楠木在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未来楠木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潜在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楠木在ROC曲线下的AUC值达0.995;当前(2019)适生区预测表明,四川东南部、重庆和贵州是其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其次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北也有零散分布;随着未来(2050年)气温与降雨量的变化,江苏将有较大范围适合楠木分布,但是总的适生区面积比当前减少,例如贵州西南部的适生区面积将变小,福建、江西中度适生分布面积将变大,其余地区的适生区和当前持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楠木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降雨量,可为楠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Effect of Spatial Soil Moisture Stress on Cotton Root Architectu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patial soil moisture stress on cotton root growth,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cotton root architecture. [Method] To produce soil moisture spatial stress, cotton spacing was set at 30 cm. The cotton was all irrigated on one side of the pole (the side sampling point). By excavating the cotton root, analysis of the main root bifurcation, which was cultivated away from the irrigation point, could be undertaken. [Result] The analyses of the cotton A (the nearest plant to the irrigation location) root system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near the irrigation point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The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cotton cultivated near the irrigation point mostly presented a symmetrical "umbrella" pattern; the difference in root diameter between the main and lateral roots was 5–6 mm, and the average angle between them was 70°–80°, which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otton growth stage. Soil moisture spatial stress influenced the cotton plant C, which was cultivated away from the irrigation point, such that the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was asymmetrical. The roots of cotton plant C grew towards the high soil moisture zone; 48.15% of the lateral roots became thicker, which acted as a bifurcated main root. The difference in diameter between the bifurcated roots was 1–4 mm, and the average angle of the bifurcated root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as between 20°–37°, whic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otton growth stag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cotton root system to the soil moistu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冬小麦‘陇中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迟播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但在不同播期、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从4个不同播期分析,平均土壤含水量为最迟播期(S4,10月11日)的最高;产量以最早播期(S1,9月21日)的最低,9月30日—10月11日之间产量相近。多重比较表明,播种期越迟,土壤含水量越大,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不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谷物、低纤维成为当前高产奶牛或育肥牛、羊饲粮的典型营养特征,通过谷物预处理对反刍动物营养进行调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不同谷物处理方式的优点与不足,重点评述了有机酸处理谷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养分代谢以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预处理在反刍动物饲粮配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奶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奶牛饲养过程中,泌乳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如何让奶牛充分发挥其泌乳性能一直是奶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高产奶牛生产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奶牛高产养殖技术的要点,为奶牛养殖场(户)正确进行饲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无偏预测值(BLUP)与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的分析模型,以提高林木多点试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法】以火炬松36个基因型在6个试验地(S1~S6)的种子产量为基础数据,利用ASReml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空间变异结合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拟合,以获取各地点下每个基因型的BLUP值;从试验地划分、试验地评估和林木基因型评估3个方面,对原始数据、BLUP数据进行GGE双标图分析与比较。【结果】BLUP数据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比原始数据具有更高的产量变异解释能力;原始数据和BLUP数据的试验地分组结果一致,均分为2组,但BLUP数据的试验地点间的相关关系变弱;原始数据的理想试验地为地点S5,而BLUP数据为地点S1;原始数据和BLUP数据的最理想基因型均为21,但2种数据高产和稳产基因型的一致性比较低。【结论】基于BLUP与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模型,可用于林木多点试验分析,其比原始数据的GGE双标图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互助县设施蔬菜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互助县典型农业区26个种植黄瓜、番茄和辣椒的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缺乏施用有机肥意识,设施蔬菜栽培以施用化学肥料为主。互助县设施蔬菜区氮、磷、钾养分总投入量分别达597、4 644、779 kg/hm~2,土壤养分投入过大,磷肥尤为突出,低钾和不施钾的现象严重。每季黄瓜、番茄、辣椒N∶P_2O_5∶K_2O平均为1∶1.51∶0.19,养分比例失衡,养分结构不合理。施入土壤的养分中,磷素养分存在大量盈余,平均盈余量为1 231 kg/hm~2;其次为氮,平均值为885 kg/hm~2。黄瓜和辣椒设施土壤氮、磷盈余较大,对其少量补充氮、磷养分将能满足下季蔬菜的需求,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