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 ,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比对照均明显减慢 ;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4、0 .92 2 9和 0 .835 9,P <0 .0 1)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4 5 0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静态箱临测和DNDC模型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崇明岛东滩蔬菜田在常规肥水管理和精确滴灌施肥方式下N2O的排放情况,从排放特征、全年通量、单位氮肥N2O损失率以及单位作物产量排放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旱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土壤和作物养分平衡管理的精确滴灌施肥技术,由于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并改进了肥水分配方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在保持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了N2O的排放.与常规肥水管理方式相比,滴灌施肥区2006年和2007年的N2O排放通量分别减少6.2和6.8 kg N.hm-2·a-1,单位氮肥N2O损失率明显降低,2006年和2007年单位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53.2%和58.9%.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林网凋落量及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的测定,对池杉林网凋落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池杉林网年凋落量5年生比4年生时,有比较明显的增大;10年生时,凋落量达4708.5kg/hm^2.(2)池杉林网月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过程呈现出双峰的W型变化,一年中出现2个高峰,第1个高峰期出现于冬季的12月和次年1月,其凋落量占年凋落总量的43.9%-45.8%;另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夏季的6-9月,其凋落量占年凋落总量的32.0%-45.8%.(3)池杉林网凋落物年干质量损失率为57.48%,年分解速率为1.0706,理论分解期(残留1%)为4.477年,10年生池杉林网凋落物现存量为7049.1kg/hm^2. 相似文献
4.
竹炭包膜对肥料氮淋溶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普通化肥、竹炭包膜肥和矿物包膜肥等自制缓释肥作为供试肥料,采用土壤淋溶和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竹炭包膜对氮素淋溶损失和对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加到土壤中后淋失比较严重,矿物包膜、竹炭包膜、塑料包膜、复合肥包膜I以及复合肥包膜Ⅱ的N淋失率均低于尿素(P<0.1),其中塑料包膜肥、竹炭包膜和复合肥包膜Ⅱ的淋失率极显著低于尿素对照(P<0.01)。在盆栽情况下,经过竹炭等包膜材料包膜处理后的尿素,其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 ̄25%。 相似文献
5.
以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2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分别研究了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与玉米果穗脱水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果穗脱水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人工选择鉴定可以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果穗脱水速率的遗传力较低,所以不能在早期世代对该性状进行直接选择。田间果穗脱水速率主要受植株性状的影响,株高偏低、穗位较高、开花期绿叶数较多、茎秆含水量较高,叶含水量较低的基因型有助于果穗快速脱水;同时果穗脱水速率与穗粗、穗行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粗与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穗行数越少,穗越细的果穗更利于籽粒脱水。 相似文献
6.
以pH3.0、3.5、4.0模拟酸雨处理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研究酸雨胁迫时间对3类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随酸雨胁迫时间t延长,水稻与小麦的消耗(运转)率变化幅度<CK,油菜消耗率>CK,且t=7d时,不同胁迫强度下消耗(运转)率增幅及与CK的差值是水稻<小麦,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的胁迫时间是水稻>小麦>油菜;不同胁迫强度下根(芽)抑制指数与抑制指数增(减)幅的变化规律是水稻<小麦<油菜,说明3类种子萌发耐酸雨胁迫能力存在胁时上的明显差异,表现为水稻>小麦>油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我国典型区域典型农作物秸秆的组成及燃烧特性,在典型农作物种植区(河北省和吉林省)选择了三种典型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纤维组成),借助差热-热重仪对其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秸秆中水稻秸秆灰分和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小麦秸秆中S、Hg含量最高,其他工业分析(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元素(C、H、O、N)组成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升温速率下,三种秸秆的TG和DTG曲线总体趋势相似,两个明显的失重峰分别对应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阶段、固定碳燃烧阶段,且前者的失重率远高于后者;同一升温速率下,三种秸秆在低温燃烧区(挥发分析出和燃烧)的最大失重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而高温燃烧区(固定碳的燃烧)玉米和水稻秸秆的最大失重率没有明显差别,均高于小麦秸秆。秸秆低温区燃烧和高温区燃烧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级燃烧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三种秸秆具有高挥发分、低灰分(水稻秸秆除外)、低硫的特点;秸秆的燃烧失重主要是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其次是固定碳的燃烧,而水分蒸发贡献量最少;快速失重峰形不仅与秸秆的组成有关,还与挥发分初析温度高低有关;双组分分阶段反应模型能够科学地描述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啤酒糟蛋白水解液脱色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优化啤洒糟蛋白水解液脱色工艺,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考察了不同的脱色剂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活性炭脱色条件.结果表明:颗粒状活性炭脱色效果较优;在活性炭脱色试验中脱色率和肽氮类物质的损失率的变化与各影响因素都表现为正相关;各因素对于脱色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于肽氮类物质损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较优的脱色条件为添加4%的颗粒状活性炭50%下脱色2.5h,脱色率达到36.72%,肽氮类物质损失率为20.96%. 相似文献
9.
基于应用层特征串的P2P流量识别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建华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7(3):45-48
提出点对点网络流量识别及控制模型PTICM,并对4层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对P2P流量控制中的丢包概率p进行介绍;该模型调整p可以平滑地适应系统资源变化情况,能有效地防止系统的振荡,保证系统的QOS,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程度,对5个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进行发病情况观察及对产量损失影响程度的测定.经2个试验点调查发现,每个品种感病后部分病株都有分化穗的能力,一般分化穗株占病株数0.51%~14.64%,并且分化穗全部在病穗上位叶.其中病株分化穗表现为可授粉穗能够正常结实,并有商品价值;可授粉结实但灌浆不足,无商品价值;可授粉仅有粒型但未能灌浆;分化穗未能授粉等类型.结果表明少量病株分化穗株具有一定的结实能力,病株分化穗株结实产量比病株率减少损失0.13%~1.27%,因此玉米丝黑穗病产量损失率小于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