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1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林业   791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175篇
  519篇
综合类   1901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237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柠檬油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果蔬多酚的分类、成分、含量、抗氧化作用和机理,展望了其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以期为果蔬多酚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is a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y affecting other soil properties.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ex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The objectives of this work were: 1) to partition PSD of 75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flat field in the University of Guilan, Iran, into two scaling domains using a piecewise fractal model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s of scaling domains and soil clay, silt, and sand fractions and 2)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fractal parameters as an index used in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reflecting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exture. Features of PSD of soil samples were studied using fractal geometry, and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ractal and soil textural parameters. There were two scaling domains for the PSD of soil samples.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se two scaling domains (D1 and D2) were then used to characterize different ranges of soil particle siz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he soil textural parameter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1 and clay content (R2 = 0.924),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1 and silt content (R2 = 0.801),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2 and sand content (R2 = 0.913). The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soil particles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D1 (R2 = 0.569) and D2 (R2 = 0.682). Semivariograms of fractal dimensions and soil textural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maps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D1 and D2 and soil PSD parameters were provided using ordinary krig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lso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D1 and D2 and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semivariogram models and validation parameters, the fractal parameters had powerful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uld better describ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exture.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4.
将‘72杨’、杉木和毛竹的木质部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并测试‘72杨’韧皮部的解剖构造以及理化特性,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使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和NREL标准对‘72杨’韧皮部的微观结构、结晶度、化学成分等物化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杨’韧皮部中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分子占细胞总面积的(81.9±1.8)%,结构相对简单。‘72杨’韧皮部气干密度为0.358 g/cm3,绝干密度为0.321 g/cm3;而木质部的相应密度较高,分别为0.497和0.482 g/cm3;‘72杨’韧皮部结晶度仅为19.4%,比木质部低8.7%。‘72杨’韧皮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28.7%,11.1%,24.1%,均低于木质部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且木质化程度低,半纤维素以木糖为主。此外,由红外谱图发现‘72杨’韧皮部含有单宁、酚类、胼胝质等物质。‘72杨’韧皮部具有低密多孔、结构疏松、结晶度低、木质素含量低、抽提物含量高等特点。因此,‘72杨’韧皮部特别有利于机械(能耗低)或化学(抗降解屏障低)降解以及物化改性(多孔、可及性强),可提取酚类、单宁、胼胝质等物质用于工业应用,研究结果可为‘72杨’韧皮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4-2015年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巨额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重要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处于动态平衡过程,经济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该文研究2004-2015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规律,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因素变化对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等影响因素变化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道路交通投资和道路通车里程增长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呈负相关,而汽车拥有量与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增长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尾叶桉与赤桉杂种F1材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及其分析,为桉树杂交育种材性改良亲本选配和交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赤桉6×6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测定林为材料,并以相应亲本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作对照。9年生时,对各小区的杂种和家系(5株小区,6次重复)选取2株平均木,在胸高1. 3 m处沿南北向钻取木芯,共984个,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利用ASReml-R估算4个材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父母本单株狭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的杂种木材基本密度优于对照,呈明显的杂种优势;反交组合杂种其木材基本密度优于正交组合杂种,正交组合杂种的纤维特性优于反交组合的;在正交组合杂种中,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的母本效应低于父本效应;而反交组合杂种中,4个材质指标的母本效应均高于父本效应。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特性指标受中至低遗传控制。正反交组合杂种中,除纤维长宽比外,其余3个材质指标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对于遗传相关,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长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与纤维宽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表型相关,除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呈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尾叶桉与赤桉杂种的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因亲本和交配方式而异,表明通过种间杂交和正向选择进行材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山西右玉贾家窑阳坡退耕还林约20年后的4种植被恢复模式(自然恢复草地、油松林、柠条灌丛和油松—柠条林)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4种植被恢复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油松林和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容重高于油松—柠条林和柠条灌丛,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与容重相反;(2)4种植被恢复模式0—20cm土层土壤粒度组成、pH、有机质、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和速效钾差异明显(P0.05);(3)4种植被恢复模式径流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土壤侵蚀量自然恢复草地和油松林显著高于柠条灌丛和油松—柠条林(P0.05);(4)覆盖度相似条件下,根系密度、近地表植被盖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是影响林草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滴灌不同水分调控下设施栽培葡萄产量与土壤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永登县设施葡萄试验基地开展葡萄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田间灌溉试验,分析水分调控对设施栽培葡萄土壤积温、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熵(qMB)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基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明确影响葡萄产量及各项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最佳水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新梢期水分胁迫的土壤积温、土壤酶、TOC、MBC、qMB均显著(P <0. 05)高于对照;新梢期水分胁迫较对照可增产44. 6%;果实膨大期作为葡萄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水分胁迫对土壤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但对其他土壤学特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减产9.7%;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及产量综合隶属排名为:PS﹥FS﹥CS﹥CK﹥ES。  相似文献   
9.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覆盖还田(SCR)、旋耕还田(SPR)、翻埋还田(SDPR)和不还田(CK)4种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玉米根系活力、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3.24%~5.76%,孔隙度增加4.08%~5.89%,土壤含水率增加6.43%~10.86%。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且SDPR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SDPR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其次为SPR和SCR处理,CK最低。SDPR、SPR和SCR处理较CK增产15.14%、9.41%和5.06%,WUE提高28.62%、22.67%和18.11%。  相似文献   
10.
麦麸超微粉碎对面团流变学特性与网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麦麸粒度影响全麦产品品质的内在机理,将不同粒度的麦麸(粗麦麸、细麦麸和超微麦麸)以20%的添加量添加于低筋和中筋面粉中。利用Mixolab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采用低场核磁(LF-NMR)分析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运用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和扫描电镜(SEM)观察面团面筋网络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粗麦麸和细麦麸相比,添加超微麦麸后,面团的吸水率、峰值黏度和淀粉热凝胶稳定性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减少;随着麦麸粒径的减小,面团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减小麦麸粒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上升,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下降;面团微观结构观察显示,随着麦麸粒径的减小,面筋网络的连续性和致密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