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42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680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358篇 |
2011年 | 387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链球菌1998分离株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140,自引:6,他引:134
对1998年江苏分离的3株猪源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均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具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测上述分离株,均不在其检测范围,即不属于链球菌兰氏分群的A~G群。但它们凝集猪链球菌2型抗血清,人工接种兔有致病性。表明此次流行的猪败血症的病原不同于以往的C群链球菌,不是马腺疫链球菌兽疫亚种,而是属于R群的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从全国十多个省市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与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32株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822bp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后测序,再与GenBank(M75065)中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与国外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7%以上,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将其中的15株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为血清5型3株、血清4型4株、血清13型2株、血清12型2株,另外有4株不能进行分型。该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试验对 4 6例临床型或隐性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 2 4种 6 3株细菌 ,其中葡萄球菌 15株 (2 3 81% ) ,链球菌 2 5株 (39 6 9% ) ,杆菌 16株 (2 5 39% ) ,其他细菌 7株 (11 11% )。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 ,6 3株细菌中有 2 6株为致病菌 (41 2 7% ) ,其中 5株为葡萄球菌 (19 2 3% )、 14株为链球菌(5 3 85 % )、 7株为杆菌 (2 6 92 % )。 11大类 3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致病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而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5个菌株,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5个菌株分属于2种不同的弧菌,其中Y62001和Y80721等2个菌株属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而Y70301、Y70701和Y80704等3个菌株属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 相似文献
5.
6.
拟除虫菊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分离出1株能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w10j15,经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p).在30℃、pH7.0基础培养基发酵液中,该菌对100mg·L-1的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2.43%、50.76%和56.89%,对有机磷农药也有一定的降解力,对甲胺磷、敌敌畏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21.00%、11.99%和12.05%.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半矮生性籼稻品种,均受隐性主基因sd-1控制。为寻找新的矮源,将矮秆籼稻双矮与高秆籼稻品种南京6号杂交,F#-2代中分离出高秆、半矮秆和矮秆(双矮型)三类植株,比例为9∶6∶1,表明双矮的矮秆性状受两个不等位的隐性主基因控制。通过以携有主基因sd-1的半矮秆水稻品种南京11号与F#-2代中的半矮秆个体成对测交和自交分离,获得了一种新的矮秆主基因单独控制的半矮秆系新桂矮。该基因被定名为sd-g。从系谱分析,sd-g渊源于华南晚籼品种桂阳矮1号。sd-g的发现,说明半矮秆籼稻的矮秆基因位点至少有两个,常见半矮秆品种南京11号的基因型可定为sd-1 sd-1 Sd-g Sd-g,高秆品种南京6号为Sd-1 Sd-1 Sd-g Sd-g,新桂矮为Sd-1 Sd-1 sd-g sd-g,双矮为sd-1 sd-1 sd-g sd-g。 相似文献
8.
番茄SRAP-PCR体系优化与品种分子鉴定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对番茄基因组DNA的SRAP-PCR体系中Mg2 、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适宜浓度为Mg2 1.5~3.0 mmol·L-1,dNTPs 0.05~0.20 mmol·L-1,引物0.25 μmol·L-1;模板DNA为10~20 ng(10 μL反应体系).运用优化的体系,筛选获得3个合作906与其父母本多态性标记引物组合.利用15个引物组合对11个番茄主要品种以及1个近缘野生种进行种质鉴定的SRAP标记分析,10个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鉴别3.7个品种,双引物组合me8/em8-1与me6-1/em14-1可以区分所有供试材料.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UPGMA),园艺性状相似的品种在较近的遗传距离聚类,表明SRAP可有效用于番茄品种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数学形态特征应用于昆虫自动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虫体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对40种昆虫实现自动鉴别,得出了各项数学特征的权重。在昆虫的自动鉴别中,11项特征所起的作用大小为: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纵轴长>孔洞数>横轴长,似圆度>叶状性>圆形性>球状性。以面积、周长等数学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对隶属8目25科的40种昆虫进行了二叉式分类,并以此为鉴别机理,实现了对昆虫自动识别软件Bug Visux的升级,使其能够自动鉴别的昆虫种类由3种增加到40种,准确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