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8篇
  7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Our previous study evidenced that the 3D CORAGRAF loaded with PLGA microsphere constitutes PDGF-BB can support cell attachment and proliferation and can induce an osteogenic commitment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the in vitro condition. However, how this construct can perform in pat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n terms of repairing critical bone defects is yet to be understood. A study was therefo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eneration potential of calvaria critical-size defects using CORAGRAF + PLGA with PDGF-BB +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in a rat model. A 5 mm critical bone defect was created on calvaria of 4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CORAGRAF incorporated either with or without PDGF-BB and seeded with rat bone-marrow-derived MSCs was implanted at the defect region. The bone regeneration potential of implanted constructs was assessed using micro-CT imaging and histological staining in weeks 4 and 8. The micro-CT image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closure of defects in the cranial bone of the rats treated with 3D CORAGRAF + PLGA with PDGF-BB + MSCs on week 4 and 8 post-implantation. This finding, further supported with the histology outcome where the rat cranial defect treated with CORAGRAF + PLGA with PDGF-BB + MSCs indicated neo-bony ingrowth with organized and mature bone-like morphology as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The previous in vitro results substantiated with our pre-clin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ORAGRAF + PLGA with PDGF-BB + MSCs could be an ideal construct to support bone regeneration in critical bone defects. Hence, this construct can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for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in large animal models, or it can be skipped to human trial prior for commer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母猪卵巢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学变化规律和探讨磷酸二酯酶3A(PDE3A)在卵巢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选用二花脸母猪胎90日龄及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的母猪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RT-PCR检测PDE3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胎90日龄主要由原始卵泡组成;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卵巢内特征发育明显;180日龄卵巢内的形态特点与120日龄相似。卵巢PDE3A mRNA表达水平在20日龄时与其他各个阶段相比显著降低。提示:PDE3A在猪从原始卵泡募集到初级卵泡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鱼类组织胚胎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鱼类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特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对《鱼类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几年来在该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长颈鹿脾脏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反刍动物免疫器官的结构特征以及环境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近年来对黄牛、牦牛、双峰驼以及长颈鹿等反刍动物脾脏进行了比较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观察、探讨了长颈鹿在圈养环境下其脾脏的结构特点以及同其它动物的差异。结果表明:长颈鹿脾脏的形状和其它动物明显不同,呈扁平椭圆盘形,长约26.3 cm,宽约17.6 cm,厚约2.8 cm,断面为深红色,质地较软。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长颈鹿脾脏被膜较厚,由大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层构成,但所含弹性纤维、毛细血管并不丰富;脾小梁数量少,小梁中所含平滑肌同其他动物相比较少,有小梁动脉和小梁静脉,但不丰富,所含弹性纤维不发达;脾小结较小,生发中心不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较发达,其周围淋巴组织较厚,动脉较粗。由此可知,长颈鹿脾脏结构与其它反刍动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些差异除了与种属有关,与环境也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6.
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健鑫 《水产学报》2006,30(5):618-626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 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与其杂食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在肉用仔鸡饮用水中添加0、1.25%、2.5%和5%的杜仲提取物,通过观察1、2、3、4、5、6周肉仔鸡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的组织学情况,来研究杜仲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杜仲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添加2.5%、5%杜仲提取物试验组中胸腺小叶、脾小结和法氏囊小结发育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因而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表明了杜仲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络通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物经给药3次,观察脑络通胶囊对脑缺血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缺血面积、脑组织形态学的作用。结果脑络通胶囊1.72、0.86、0.43g/kg剂量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9.
棉花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花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组织学以及其间的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示了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消化道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口咽腔较小,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突起;上下颌无齿,鳃耙内侧具有绒毛状细齿,口咽腔具有多种类型齿;食道粗短,内表面分布有许多较为宽大的黏膜褶;胃呈"U"形,盲囊部明显,贲门部和盲囊部具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前、中、后肠黏膜褶丰富,后肠黏液细胞密度最大,肠长比为0.61;幽门盲囊细长,有25~35条。消化腺为肝胰脏。食道以Ⅰ型黏液细胞为主,贲门部以Ⅰ型和Ⅲ型黏液细胞为主,盲囊部、幽门部、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以Ⅲ型黏液细胞为主,后肠以Ⅱ型黏液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