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完全免费   559篇
  综合类   204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棚栽培对土壤盐分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本文在山东3种主要土壤上研究了大棚栽培对土壤盐分状况的影响。因而采用大棚栽培之后发生盐害的威胁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探讨温室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灌水控制下限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出适宜的番茄生育前、后两时期灌水控制下限组合。【方法】采用了日光温室小区作物栽培试验的方法,对试验数据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番茄的耗水量多少、产量的高低是番茄生育前期和后期灌水控制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后期灌水控制下限的高低对于全生育期灌水量的影响要高于前期,而前期灌水控制下限对产量的影响比后期更加明显;水分利用效率随番茄产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当产量为9.69 104 kg·ha-1时,水分利用效率有最小值62.28 kg·m-3。【结论】温室覆膜滴灌栽培番茄,应将各个生育时期的灌水控制下限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综合考虑节水、增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多种因素,番茄生育前期和后期灌溉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分别控制在20和60 kPa左右为宜;与番茄生育后期相比更应加强对番茄生育前期的水分调控管理。研究结果可为温室覆膜滴灌蔬菜栽培的水分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影响免耕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相应地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通过研究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0、3000、4000kg·hm-2和6000kg·hm-2)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的影响,评估秸秆还田后温室气体增排的综合增温潜势对稻田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的抵消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CO2和N2O排放,降低CH4排放,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地提高土壤碳固定,从而有效地提高稻田土壤碳固定对温室气体增排的温室效应抵消作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稻田土壤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相应增加,因此必须考虑免耕稻田秸秆还田量的问题,以有效发挥免耕稻田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弱光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弱光逆境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首要环境因子,弱光使黄瓜生长变慢,化瓜率升高,产量下降,弱光条件下黄瓜功能叶片光合产物输出比率显著降低,向瓜和生长点中的分配明显减少,向茎和根中的分配随环境条件下不同而异,,日光温室和人工气候箱内的弱光处理对黄瓜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连续两年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而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平原稻田,2010年布设了施氮与否(0与240 kg N·hm-2)下生物质炭土壤施用(0、2 0、40 t hm-2)试验,连续两年观测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变化.[结果]施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对主要土壤肥力性质表现出改善效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同时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对CH4排放的影响依氮肥施用而异.不施氮肥下,施用生物质炭提高当季土壤CH4排放(20 t·hm-2用量时),但次年无影响.施用氮肥下,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土壤CH4排放无显著影响,仅40t·hm-2用量时次年CH4排放有所增加;生物质炭对不施氮肥土壤当季N2O排放无显著影响,并降低次年的排放.然而,施氮肥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其降幅高达66%.施氮肥条件下,连续两年生物质炭处理降低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及其水稻生产的碳强度,特别是40 t·hm-2的高用量下.[结论]在连续两年内,稻田采用生物质炭配施氮肥的管理措施对改善土壤性质和稳定水稻产量具有持续效应,高用量生物质炭(40 t·hm-2)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和水稻生产的碳强度,且在连续两年内具有稳定的持续性.因此,在当前稻田管理措施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温室黄瓜节水灌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水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秋延后温室黄瓜栽培在灌溉下限为 75 %的条件下 ,最适灌溉上限为 90 %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 ,此时 ,黄瓜产量高、水分利用率高、品质好。从开花结果—拔秧 ,灌溉定额为 1 934.76 m3/ hm2 ,灌水次数 1 0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2排放通量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森林土壤是温室效应气体CO2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用碱吸收法在北京西山3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中CO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年排放平均值为286mg.m^-2.h^-1,变动范围为-341.03-1193.59mg.m^-2.h^-1.3种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在一年中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甚至有吸收值出现。但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垢CO2排放通量却有明显不同,在干旱的春季和初夏,成林地<幼林地<造林地。而在水分较充足的雨季和秋季。成林地则相对较高,此外,林地土壤的CO2排放通量也有一定的昼夜变化趋势。土壤CO2排放量的变化受多种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大气压等。  相似文献
8.
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以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利用不同地点、播期、品种试验,建立了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并用南京和上海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个发育阶段(发芽、苗期、开花、结果和采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日数。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1、1.87、2.69、3 d,明显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模拟模型预测精度(RMSE分别为0、7.91、8.86、13.58、12.59 d)。  相似文献
9.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对连作3年和18年的大棚黄瓜进行土壤营养状况、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其结果表明,1)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土壤营养状况好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营养状况;2)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根多而细长,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很少而粗短;3)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大棚蔬菜施肥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通过施肥抽样调查和田间取土测定,研究了河北省大棚蔬菜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在大棚蔬菜生产中,有机肥养分施入量占施肥总量的61%~88%。在大棚甜椒、黄瓜和番茄上,氮素化肥养分平均施用量超出需要量0·8~2·5倍,磷素化肥养分平均施用量超出需要量9·2~19·1倍,钾素化肥仅在甜椒上施用量超出需要量2倍左右,而在黄瓜和番茄上施用量与需要量基本一致。长期超量施肥,造成土壤养分积累,并导致土壤盐渍化,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超出适中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1%、75%和34%,土壤电导率不同区域平均值为113~513μs/cm,是露地菜田或农作物田块的1·5~2·5倍,最高值达1143μs/cm,已超出多数作物可以忍耐临界值的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