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22篇
  48篇
综合类   442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夫妻双方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户籍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婚后的主观幸福感。夫妻双方的年龄差距越大,生活幸福感越弱,且这种影响更多地存在于男性和农业户籍人口中;夫妻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差距虽然有利于女性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却会恶化男性的主观幸福感;夫妻双方的收入差距越大,生活幸福感越强,且对于女性和农业户籍人口而言,收入差距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夫妻双方都是农业户籍相比,夫妻双方都是非农业户籍的幸福感更强。夫妻双方的个人特征差异对婚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与户籍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璐  刘奇志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9,45(4):224-228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是梨生产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造成树势早衰和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市售的6个品种的梨果实,用分离自梨枝干的轮纹病菌进行了离体果实接种,测定不同品种果实对梨轮纹病的抗性差异。接种后6 d,按照病斑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品种排序依次为‘丰水梨’‘南果梨’‘库尔勒香梨’‘皇冠梨’‘雪花梨’‘砀山酥梨’,随病斑减小抗性依次增强。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氟啶胺和咪鲜胺对梨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010 3、0.022 4μg/mL和0.034 3μg/mL;代森锰锌的EC_(50)为3.860 7μg/mL,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为了解不同梨品种对轮纹病的抗性及杀菌剂的选用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Alpha-shape算法构建枣树点云三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枣树智能化修剪作业,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点云配准的自然光照环境下的果树三维重构方法,并针对传统最近点迭代(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对待配准点云的空间位置要求苛刻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点云配准算法。首先,使用彩色深度(RGB-D)相机采集不同角度下的枣树彩色和深度图像,并通过信息融合实现相应角度下的点云获取。其次,对点云进行背景去除和滤波处理,基于直方图设定分割阈值,提取单株枣树点云,并将放置在树根附近的标靶球作为标记,使用人工标记法进行两站点云初配准。最后,在初配准基础上计算点云的曲面法向量和曲率,由曲率相近的点构成配对点对,使用k维树最近点迭代(k dimensional-tree-Iterative Closest Point,kd-tree-ICP)算法完成精配准,对点云使用Alpha-shape算法面片化,实现表面重构。利用上述方法对多棵枣树进行全局配准并完整重构果树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初配准,有效提高了点云配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配准误差均控制在1.0 cm以内,平均配准误差为0.78 cm;重构模型真实感较强,在外观上更加接近真实树,枝干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该研究重构模型精度较高,可为枣树智能修剪提供可视化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葡萄家酿过程酒汁中5种杀菌剂(腈菌唑、噁唑菌酮、双炔酰菌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残留进行分析,考查添加酵母菌对其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酒汁中5种杀菌剂的回收率为75.4%~112.5%。初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腈菌唑和双炔酰菌胺在添加酵母菌发酵的酒汁中无显著降解,在二次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残留均呈现较稳定水平。在酿酒过程中添加酵母对5种杀菌剂的降解无显著影响。目标杀菌剂在葡萄酿造过程中的残留变化不仅与酿造工艺有关,还与杀菌剂的理化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5.
花生黑腐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为明确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花生黑腐病害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害的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ola。8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戊唑醇EC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12 μg/mL;300 g/L苯甲·丙环唑EC、29%吡萘嘧菌酯SC、25%咯菌腈SC、15%吡唑嘧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花生黑腐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低于10 μg/mL;30%精甲恶霉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值为76.71 μg/mL。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肃省裸仁美洲南瓜白粉菌对己唑醇敏感性及抗性产生情况,采用小株喷雾法对采自兰州、武威、景泰等地的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利用紫外诱导、药剂驯化、先紫外后药剂驯化三种方法对敏感菌株进行了抗药性诱导,并对抗性突变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EC50值在17.77~285.54μg/mL范围内;与其他两种诱导方法相比药剂驯化方法获得的抗性突变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8.94倍。敏感菌株和抗性突变菌株孢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分别为36h和48h;抗性突变菌株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适合度测定表明抗性突变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存在竞争力,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之间差异显著,菌丝分支数、产孢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性突变菌株在抗性突变菌株和敏感菌株混合比例为80∶20的群体中,存在频率比较稳定,连续培养7代后仍占85.69%;己唑醇抗性突变菌株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4种药剂未表现出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防治南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71.25%;30%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效为57.07%~67.3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48%~34.99%和22.37%~29.85%。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增产率最高,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2.08%、23.66%。30%苯醚甲环唑乳油次之,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32%、20.77%、22.14%。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酯悬浮剂的增产率相对较高,为15%~20%。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增产率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8.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 (n = 137) 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29 ± 0.11) 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groecosystems can alter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ests’ natural enemies, which can consequently disturb their biocontrol function. Here, we investigated how organic or conventional farming influenc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rthropod predators (spiders, coccinelids, anthocorids, ants) in orchards. The three conventional orchards studied were plum tree monocultures where mainly fungicides were applied. The three organic orchards studied were dominated by plum trees with admixture of apple trees and no agrochemical was applied. We found that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nly spiders that were less abundant in the conventional orchards than in the organic orchards. In addition,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resulted in reduced species density and altered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piders.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reduced the functional dispersion of spider body size, which may narrow the size-spectrum of pests that could be reduced by spiders.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also reduced abundances of foliage hunters and space-web spiders. Since these spiders are effective against various insect pests,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of applying fungicides might result in increased crop damage via increased insect pests.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