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信息可追踪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给受害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造成了生理上的损害、心理上的恐慌以及经济上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经济、科技等原因,介绍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应用,从而为构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对绿色农产品的涵义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界定与阐述,并在概要介绍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产品的10条对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增设销售网点,增加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增加花色品种和速冻、罐装比例,打开外销渠道;强化管理机构,增加绿色农产品开发与建设的投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健康稳步发展;体制创新与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优先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云南主要野生食用菌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背景值,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Boletus duriuscul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 granulatus)、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鸡 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12种野生食用菌共165个鲜样,分别采用硝酸-高氯酸湿式消解法和高压消解法对As、Cd、Hg、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中As、Cd、Hg、Pb含量存在差异。其中,As平均含量为0.055—0.515 mg8226;kg-1,最高的是松茸,最低的是华丽牛肝菌;Cd平均含量为0.039—1.280 mg8226;kg-1,最高的是鸡 菌,最低的是茶褐牛肝菌;Hg平均含量为0.015—0.608 mg8226;kg-1,最高的是美味牛肝菌,最低的是干巴菌;Pb平均含量为0.272—1.782 mg8226;kg-1,最高的是鸡 菌,最低的是白牛肝菌。【结论】在这12种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As、Cd、Hg和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食品安全范畴内的农药残留污染情况,国际及一些国家对此立法情况,并对农药在将来的作用和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稻具有吸附镉的特性,使得镉成为稻米产品的主要污染物,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和食品安全。本文从水稻吸收积累镉的3个环节,即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经节间韧皮部富集到水稻籽粒中,综合评述了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运转蛋白和关键基因的控制机制,环境和投入品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以及水稻镉控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农业可持续生产、控制稻米安全角度,辨证地探讨水稻镉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9.
新型猪肉供应链垂直协作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两个典型的肉类屠宰加工企业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新型的猪肉供应链系统内,屠宰阶段与零售阶段通过合同及垂直一体化等方式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猪肉质量安全问题,而屠宰阶段与生猪养殖阶段之间松散的合作关系导致了猪肉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大型养猪场+农户”的方式,促进生产阶段和屠宰阶段的整合,可能是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