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59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从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10和D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两株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的浓度和性质对两菌株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在处理10 d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污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适应环境后,在石油烃含量为0.5%~2.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石油烃含量为2.0%~10.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油烃的性质影响菌株的生物活性,L10和D6两菌株对稀油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稠油的去除效果,各组分的去除率依次为烷烃>芳烃>胶质沥青质,两菌株对不同性质的石油烃中的烷烃、芳烃和胶质沥青质的去除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猪链球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20份疑似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和神经型链球病的病料中分离到12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确定为C群兽医链球菌7株,D群猪链球菌5株.药敏试验证明分离菌对先锋霉素V、阿米卡星敏感,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用分离菌株研制成二价氢氧化铝胶灭活苗能有效地预防猪链球菌病,临床应用免疫保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紫花地丁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通过抑菌试验进行活性部分追踪,运用化学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其抗菌活性成分,并用紫外光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最后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的化合物为黄酮类,纯度为97.50%;该化合物对沙门氏菌和乳房炎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39,156,156,312及39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625,312,312,312,625及312μg/mL。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福建海域的海水、海泥及海藻样品中分离到3株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3B、6CW、15E,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细菌的常规鉴定方法,确认分离到的3株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分别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氧化短杆菌(Brevibacterium oxydans),并对其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牡丹基因组AFLP银染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改进的SDS方法,从牡丹成熟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所得DNA样品的A260/A280值在1.7~1.8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主带清晰、DNA纯度高、较少降解、不含酶反应抑制剂,可被MseⅠ和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通过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银染等试验过程,成功建立了牡丹品种AFLP银染反应体系,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图谱.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23个牡丹品种的聚类分析图.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