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8篇
  免费   1342篇
  国内免费   1210篇
林业   1191篇
农学   1031篇
基础科学   363篇
  3120篇
综合类   5195篇
农作物   964篇
水产渔业   864篇
畜牧兽医   1501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65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580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838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677篇
  2007年   783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热杀菌条件对NFC冬枣汁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冬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低温长时杀菌(75℃,5、10、15、20、25 min)和高温短时杀菌(90℃,0.25、0.50、0.75、1.00、1.50 min)两个处理,考察了NFC冬枣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总酸含量、VC含量、DPPH清除率、亚铁离子还原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杀菌方式对NFC冬枣汁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相比于低温长时杀菌,高温短时杀菌的△E值更低,更能保持冬枣汁原有的色泽。两种杀菌处理后多酚、V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长时杀菌25 min后VC含量未检出,抗氧化活性也显著低于高温短时杀菌(P<0.05)。因此,通过对NFC冬枣汁品质变化的分析,发现高温短时杀菌能更好地保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对干旱比较敏感的粮食作物,不同品种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北京市郊区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处理为对照,分析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Pn降低幅度为京农科728(15.63%)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和筛选出淀粉品质优良的木薯资源,对212份国内外栽培木薯种质块根淀粉产量性状及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粘度峰值和糊化温度5个重要淀粉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资源各淀粉特性差异较大,不同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概率分级法将8个淀粉产量及特性性状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推荐极高品系可作为木薯淀粉品质育种利用的基础亲本材料,其中直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7份;支链淀粉含量极高资源共18份。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反映木薯参试资源块根淀粉特性的83.79%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淀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SM2300-1’等12份木薯资源淀粉综合特性最好,更适合木薯淀粉的深加工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 300~1 400 m处不同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腐殖质质量分数,分析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次之;胡敏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林最低;富里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竹林最低。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无统一规律外,4种林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土壤随土层加深皆呈现降低趋势。土壤pH值、土壤密度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除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较土层深度更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灰枣为试材,研究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壳聚糖(chitosan,COS)处理在(0±1)℃条件下对灰枣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至贮藏90 d时,与对照(CK)相比,1-MCP+COS的腐烂率、失质量率分别降低53.4%、51.2%,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含量高出18.6%。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峰值水平提高58.2%,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峰值高出34.8%;贮藏结束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是CK的1.98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高出51.7%,差异显著(P<0.05)。1-MCP、COS及1-MCP+COS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TSS含量,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速率高峰的到来并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积累,抑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其中1.50 μL/L纸片型1-MCP与1% COS复合处理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最有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酶抑制法的自助式农药残留检测平台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华火腿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及可溶性糖、有机酸、5''-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组间样品的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提取物感官和呈味物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发现,高压蒸煮的样品的鲜味、咸味和可接受度最高,其协同滋味的综合评分最佳;呈味物质分析发现,原液中所有呈味物质含量都最低,高压-复配酶解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最高,高达132.68 mg/100 g;经过酶解处理样品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3 733.32 mg/100 g;样品经不同处理后,5''-核苷酸含量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总含量最高的是经过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质量分数高达1.24 mg/100 g,是原液和其他处理组样品的2.38~12.4倍;与样品原液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中含量最高,总质量分数为642.44 mg/100 g。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及呈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处理方式所释放的呈味物质分布规律显著不同,高压蒸煮的样品与咸味和鲜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酶解处理的样品与酸味和甜味有较强相关性,其他组样品与感官与呈味属性相关性不强。结论:不同处理方式的金华火腿骨具有不同的风味,其风味特征与多种物质有关,该研究结果为火腿骨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金华火腿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以10年生贵妃芒果树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5g/L、1.0g/L、2.0g/L、3.0g/L)赤霉素(GA3)处理果树对采后芒果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于果树的盛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三次进行GA3喷洒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果皮色度a*值均具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抑制a*值增大的效果越显著;赤霉素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皮叶绿素(Chl)的降解,降低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合成;高浓度赤霉素对叶绿素酶(Chlase)、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增加、5-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活性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采前GA3处理可以抑制采后贵妃芒果果皮色泽的转变, 浓度越高对果皮转色的抑制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覆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旱区覆膜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田间条件下通过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系统自动控制大气CO_2浓度,设置自然大气CO_2浓度(CK)、OTC对照(OTC)、OTC系统自动控制CO_2浓度(700μmol·mol~(-1),OTC+CO_2)3个处理,研究了旱区覆膜高产栽培春玉米播前、六叶期(V6)、十二叶期(V12)、吐丝期(R1)、乳熟期(R3)及完熟期(R6)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OTC处理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CK在V12期降低8.80%(P0.05),而在R6期提高8.95%(P0.05);蔗糖酶活性在播前、V6、R1期降低12.65%~21.43%(P0.05),R3期升高17.50%(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V12、R1、R6期均显著降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使R1、R6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8.74%和6.39%(P0.05);使V6、R3期蔗糖酶活性升高30.18%和18.37%(P0.05);此外,增加了V12期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R3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当前旱作覆膜高产栽培模式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作物生育期和酶种类不同而异;土壤酶活性对OTC及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不一,在当前试验条件下,OT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气CO_2浓度升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