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8篇
  免费   3247篇
  国内免费   2593篇
林业   1860篇
农学   3996篇
基础科学   1225篇
  3847篇
综合类   14896篇
农作物   3011篇
水产渔业   1874篇
畜牧兽医   5438篇
园艺   1534篇
植物保护   797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1365篇
  2021年   1598篇
  2020年   1671篇
  2019年   1577篇
  2018年   913篇
  2017年   1566篇
  2016年   1799篇
  2015年   1462篇
  2014年   2000篇
  2013年   2092篇
  2012年   2631篇
  2011年   2652篇
  2010年   2015篇
  2009年   2004篇
  2008年   1720篇
  2007年   1808篇
  2006年   1537篇
  2005年   1312篇
  2004年   1089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脂预乳化提高大豆拉丝蛋白素食香肠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拉丝蛋白(Textured Fibril Soy Protein,TFSP)素食香肠的品质,该研究将油脂预乳化工艺应用于TFSP素食香肠的加工,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预乳化工艺条件,采用质构分析仪测定分析了产品的质构特性,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预乳化工艺条件为菜籽油含量445g/L、大豆分离蛋白浓度105g/L、乳化机剪切速率9.0×103r/min。与对照组相比,此条件下制作的预乳化-TFSP素食香肠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分别提高了约1倍、10%和26%,且产品口感鲜嫩、富有汁液感,感官评价得分显著提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工艺制作的TFSP素食香肠在煮制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油脂预乳化工艺可大大提高乳化油脂的稳定性和在香肠凝胶基质中的均匀分布,从而使乳化油脂的‘填充作用’得以发挥,不仅增强了TFSP素食香肠的保水保油能力,降低了蒸煮损失率,而且对香肠的质构和感官特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油脂预乳化工艺是一种辅助提高素食香肠整体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理解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响应土壤磷亏缺的潜在机理,该研究利用可精准控制CO2浓度的大型人工气候室,探讨了正常CO2浓度400 μmol/mol、升高CO2浓度800 μmol/mol和磷素供应水平(0.004、0.012、0.02、0.06、0.1和0.5 mmol/L)对黑麦草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供磷水平0.1和0.5 mmol/L的气孔密度增加约35%(P=0.012)和25%(P<0.001),但却减小气孔开度13%(P=0.002)和12%(P=0.005),且导致供磷水平为0.06 mmol/L的黑麦草气孔分布更加规则。同时,CO2浓度升高还导致供磷水平0.1和0.5 mmol/L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8.6%(P=0.002)和15.8%(P<0.001),从而提高黑麦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不同供磷水平明显改变了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且高浓度CO2对较高磷水平时地上生长产生更强的施肥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土壤磷素亏缺的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选取3种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并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长期定点监测,探索了治理措施与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亦得到显著的改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总体上优于坡改梯。此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能够明显优化土壤碳氮比例。但是这两种措施中土壤碳磷比(C/P)相对较高,且土壤碳磷比(C/P)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这反映出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土壤面临土壤磷素缺乏的风险。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中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措施可能会因土壤磷素缺乏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石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以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春茶、秋茶的茶叶产量及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pH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pH土壤种植下,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土壤pH为5.32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以2018年春茶和秋茶为例,茶叶产量为5876、6102 kg/hm2,茶多酚含量为273.42、281.57 mg/g,茶氨酸含量为13.41、10.89 mg/g,氨基酸含量为34.89、35.18 mg/g,咖啡碱含量为28.16、25.23 mg/g,儿茶素组分总量为98.30、100.84 mg/g。可见,随着茶园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探索红心火龙果营养品质和产量对稻壳有机肥施用量的响应,旨在为红心火龙果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用水平(低施肥量L:22 500 kg/hm2;中施肥量M:45 000 kg/hm2;高施肥量H:90 000 kg/hm2),调查火龙果全年各批次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可食率及产量。结果表明:(1)稻壳有机肥施用量对部分批次火龙果的果实营养品质、果数及产量影响显著;(2)存在显著差异的批次中,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对火龙果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Vc、果数以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相较于L处理,花青素含量在7月19日批次中M处理增大5.59%,可溶性固形物在9月6日批次中H处理增大6.95%,Vc含量在10月23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增大24.11%和14.29%,果数在9月6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提高372.73%和172.73%,产量在9月6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提高373.44%和165.63%(P<0.05);(3)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差异显著的批次中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4)在3个有机肥施用量下,L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同时营养品质和可食率较优。综上所述,调控稻壳有机肥施用量显著改善红心火龙果果实营养品质和可食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应贵州地区种植的朝天椒品种,以资源圃收集的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辣椒素、粗纤维、干物质等6项品质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范围在0.12~0.71 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0.47 g/100 g,品种‘黔辣10号’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36~3.67 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2.90 g/100 g,品种‘DZ-33’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范围在48.51~74.64 m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59.07 mg/100 g,品种‘子弹头’含量最高;辣椒素含量范围在6.63~72.54 m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31.49 mg/100 g,品种‘香脆白米椒’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范围在2.32%~10.45%之间,平均含量为7.59%,品种‘黔辣18号’含量最高;干物质含量范围在11.12%~20.98%之间,平均含量为15.66%,品种‘单生理想’含量最高;干椒产量范围在189.66~442.81 kg/667 m2之间,平均产量为304.62 kg/667 m2,品种‘2018-70’平均干椒产量最高。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在0.29~0.75之间,相差0.46,种质资源间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2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54.17%,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和平均干椒产量都处于居中水平;第Ⅱ类群包括1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33.33%,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最低水平,但平均干椒产量处于最高水平;第Ⅲ类群包括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12.50%,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最高水平,综合品质表现最好,但平均干椒产量最低。开展朝天椒种质资源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可为朝天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8.
设置水培试验对‘16-17’(谷蛋白前体聚合物明显,含量高)和‘16-20’(谷蛋白前体聚合物不明显,含量低)分别进行CK(氮2800 μmol/L,硫80 μmol/L)、N(氮3640 μmol/L,硫80 μmol/L)、S(氮2800 μmol/L,硫260 μmol/L)、N+S(氮3640 μmol/L,硫260 μmol/L)处理,以此改变稻米品质和稻米贮藏蛋白质的组成与含量,从而对稻米蛋白质各组分及相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N、S和N+S的不同处理下均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使‘16-20’的稻米粗蛋白百分含量分别增加2.35%、2.67%和2.73%;(2)在2个品种的各组分蛋白含量变化中,‘16-17’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百分含量在N、S和N+S下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75%、4.21%和4.67%,3.92%、7.38%和12.92%。‘16-20’的谷蛋白百分含量在S和N+S处理下增加了17.72%和29.38%,醇溶蛋白百分含量在N+S下增加了3.73%,而球蛋白百分含量在N、S和N+S三个处理下降低了2.86%、3.78%和3.69%,清蛋白在N、S处理下显著降低;(3)谷蛋白的2个亚基的相对含量和57 kDa谷蛋白前体及57 kDa以上谷蛋白聚合体的积累在‘16-20’品种中明显增加。(4)稻米品质中,N、S配施对2个参试品种的碾磨品质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2个品种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改善,并使‘16-20’的营养品质显著增加,另外,‘16-20’的千粒重在S和N+S处理下显著增加。故不同N、S配施处理下,不同品种水稻贮藏蛋白质的组成和积累形态差异很大,并改变了含巯基蛋白质组分的积累量和积累形态。尤其是在富S条件下,蛋白质积累过程中形成较多的巯基及二硫键,并通过二硫键来改变含巯基的蛋白质亚基之间的聚合程度,形成不同分子量的谷蛋白聚合体,使蛋白质的积累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进而使稻米相关品质性状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T1),设置单施化肥(T2)和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T3和T4)3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玉米产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下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均优于不施肥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其中T3处理玉米植株的茎粗和叶片长较T2显著(P<0.05,下同)提高11.94%和4.53%;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可显著提高14.27%~17.17%;施用有机肥能提高玉米鲜果穗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穗长较T2显著提高7.12%;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T3显著提高7.21%,T3处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61.54%和77.97%;T3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4.5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说明有机肥可通过提高玉米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积累。综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相比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能更好的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穗品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区域化肥减施下春玉米提质保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