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完全免费   597篇
  综合类   296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作物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19,自引:1,他引:1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作物抗旱性鉴定所用的各种鉴定方法以及筛选指标,并讨论了抗旱性的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114,自引:11,他引:103  
本文综合评述了植物的各种耐旱机理。依据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行为,把植物的耐旱机理分为3个基本类型:(1)逃避干旱;(2)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3)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逃避干旱的植物(如沙漠短生植物)具有在严重的干旱胁迫发生之前就完成其生命周期的能力,但它们的特点本文未加以讨论。而着重讨论了忍耐干旱的植物的耐旱特点。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植物是以保持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丧失为其主要的耐旱特征。而低水势忍耐脱水的植物则是以保持膨压和原生质忍耐脱水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0  
简述了保水剂的研制与生产概况,分析了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景,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水剂应用研究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1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代表,就主要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分别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广泛调查与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植被均有导致深层土壤干化的可能.干化层的出现,是人为高密度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分长期亏损的累积结果.它的存在已对林木的生长及林分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经对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地水分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观测,以及对该区土壤、气候特点的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区森林植被难以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8,自引:5,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0个中熟水、陆稻品种(含杂交组合)的抗旱性以及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旱系数为:旱-A03>旱-501>珍珠矮>扬稻4号>汕优63>六优1号>亚优2号>南京11>盐粳2号>盐粳235,而抗旱指数和在水分胁迫下的产量则以3个杂交组合汕优63、亚优2号和六优1号最高;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较好(抗旱系数较高)的品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高,叶片质膜透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低,抗旱性较差(抗旱系数较低)的品种则相反;水分胁迫下库源比、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的相对比率(胁迫处理/对照×100%),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较高,抗旱性较差的品种较低;在水分胁迫下剑叶的气孔密度增加,但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增加较少,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6.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 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和沟内种植栽培方法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 )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时各处理100~200 cm深土层的水分与播前相比无变化。0~100 cm土层覆膜较未覆膜多保蓄水6.5 mm,有一定集水保水作用。收获时各土层的水分都明显减少。在低氮(75 kg·ha-1)、低密(230万株·ha-1)和高氮(225 kg·ha-1)、高密(280万株·ha-1)2种条件下,覆膜较未覆膜处理平均多耗水34.8 mm,表明小麦明  相似文献
7.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0 .0 1。因此 ,这些指标可用于甘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8.
PV技术在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应用PV曲线研究了两年生油松苗和侧柏苗的水分参数(ψ_π~(100)、ψ_0、Va、Tw/Dw、ε~(max)、RWD~0等)及其在抗旱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具有相类似的水分生理特点,但在干旱条件下,油松具有高水势耐旱特征: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和比较坚硬厚实的细胞壁有利于保持体内水分,维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侧柏则具有低水势耐旱特征:细胞壁较大的弹性和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有利于在水势降低时保持膨压,其原生质具有很强的耐脱水能力使之能在负膨压条件下生存。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与中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重度干旱下3种酶活性均能在胁迫初期随时间延长而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在轻度、中度干旱下高于对照,GSH含量在轻度干旱下含量与对照接近,中度及重度干旱下前、中期随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而后期降低,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由于沙棘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GSH)、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综合抗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统计模型和应用两方面对抗旱系数、干旱伤害指数、干旱敏感指数及优势值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伤害指数和敏感指数较之抗旱系数只加了一个常数或除以一个常数,由3个公式计算出的3个变量系列其相关系数皆为1,抗旱系数是一个典型的表达式;②Lin的优势值将基因型值和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结合在一起,在理论上是比较完备的,但在本试验中计算结果与实际排序不甚符合;③抗旱指数将旱地产量与抗旱系数结合在一起,几年来抗旱指数DI已得到北方一些院校的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