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制取玉米淀粉的方法提取了17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杂交种间RVA各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VA某些参数之间、DSC某些参数间及RVA与DSC某些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制备缓慢消化淀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利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制备缓慢消化淀粉(SDS),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SDS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法制备SDS的最佳条件为:pH 6.5,酶反应时间50min,温度50℃,α-淀粉酶用量240 U,在此条件下SDS最高产率为7.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β-淀粉酶法制备SDS的最佳条件为:pH 7.0,酶反应时间60 min,温度40℃,β-淀粉酶用量500 U,在此条件下SDS最高产率为10.12%。由于两种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差别不大,而β-淀粉酶法制备的产品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次冻融循环(FTC)处理手段,研究蜡质玉米淀粉凝胶与冻融稳定性相关的物性变化,为蜡质玉米淀粉在冷冻食品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一个普通玉米淀粉样品(YM)为对照、两个蜡质玉米淀粉样品(WCS1、WCS2)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过滤方法测定淀粉凝胶的析水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淀粉凝胶的糊化焓、回生焓、冰晶熔化焓;Brabende黏度仪测定淀粉凝胶的糊化特性;物性测试仪测定蜡质玉米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流变仪测定淀粉凝胶的凝胶动态黏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淀粉凝胶截面的微观结构。【结果】析水率测定结果显示首次FTC后,WCS表现超强持水能力,其中WCS2持水能力最强,析水率为5.75%,而YM持水能力最弱,析水率超过50%。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淀粉凝胶的回生率和冰晶熔化焓均逐渐增大,且1、3、5次FTCs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多次冻融使淀粉的回生程度和可冻结水含量增加。WCS的回生率在首次FTC时达到17%—18%,而YM的在40%—50%。WCS的冰晶熔化焓在首次FTC时达到540 J·g~(-1)左右,而YM的在555 J·g~(-1)左右。5次FTCs后淀粉凝胶硬度均发生明显的增大,其中WCS凝胶硬度较小(45—100 g),远低于YM淀粉凝胶硬度(440 g左右)。凝胶动态黏弹性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淀粉凝胶的tanδ均逐渐降低,但WCS的tanδ值始终大于YM的,表明WSC凝胶较黏软。WCS的糊化特性也表明其在冷却过程中不易老化。5次FTCs后的淀粉凝胶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WCS凝胶形成的网络结构较不规则,淀粉壁出现的孔道不明显且相互黏连缠绕;YM凝胶形成比较致密的网络状结构,结构较规则,淀粉壁出现的孔道完整,淀粉壁光滑。【结论】蜡质玉米淀粉凝胶经冻融处理后,其抵抗由温度波动造成的不良物理变化的能力强,比普通玉米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好,本研究结果对蜡质玉米淀粉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可食性玉米淀粉膜的成膜工艺条件和改性剂的作用,为开发多功能可食包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选择不同的淀粉液质量浓度、糊化温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制备玉米淀粉膜,根据成膜效果及膜的物理性能,确定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添加10 g/L的6种糖醇型改性剂(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5种聚合型改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葡甘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对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浆液淀粉质量浓度50~60 g/L,糊化温度90 ℃,膜干燥温度40~60 ℃,膜干燥时间4~6 h。木糖醇可使淀粉膜表面结构平滑,且其对膜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效果最优;葡甘聚糖可使膜表面结构平整,颗粒细腻,热稳定性增强,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衡提高;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作用效果与葡甘聚糖相近。【结论】利用玉米淀粉可以制备可食性淀粉膜;添加改性剂木糖醇和葡甘聚糖能够选择性地提高玉米淀粉膜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6.
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氢氧化钠为催化荆,硫酸钠为膨胀抑制荆,制备了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考察了醋酸酐用量、膨胀抑制刺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乙酰基含量和反应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醋酸酐用量、硫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有影响。通过试验得到制备低取代度糯玉米淀粉醋酸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9.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硫酸钠用量2%(以淀粉干基质量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产品的转化率。[方法]研究普鲁兰酶在酶法生产玉米淀粉全糖粉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探讨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结果表明,在糖化过程中,加入0.10 U/g淀粉的普鲁兰酶后,能缩短糖化时间,提高糖化的程度,提升产品的DE值。糖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化温度60℃、pH值4.5、糖化时间60 h、葡萄糖淀粉酶用量250 U/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13 U/g淀粉,产品的DE值达98%以上。[结论]该研究为玉米淀粉制备高品质的全糖粉生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化学法和微波法制备淀粉与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图1(2)和图2(1)的曲线走向基本相同,与玉米淀粉的谱图比较,在相同位置出现羰基的伸缩振动峰(1 734 cm-1)和羟基的弯曲振动峰(1 436 cm-1)。图1(3)和图2(2)中淀粉羟基的伸缩振动峰消失,在2 954、1 734、1 457及1 160 cm-1处分别为酸解剩余物中CH、>C=O、σCH2.CH3和C-O-O的伸缩振动峰。化学法制备淀粉接枝物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4℃,最佳反应时间为3.0~3.5 h;微波法制备淀粉接枝物在Defrost档位下,以(30 s+30 s)的形式反应6 min的接枝效果最佳。微波法的反应时间是化学法的30~35倍。[结论]化学法的接枝百分率和接枝效率明显高于微波法,微波法制备节约时间、能源。 相似文献
9.
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得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高保水复合材料;通过干燥粉碎,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引发剂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丙烯酸和NaOH的中和度和交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吸水倍率和耐盐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单体为50.00 g时,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0.00 g,引发剂添加量为0.15 g,交联剂添加量为0.02 g,中和度为90%时,生成的高保水材料性能最好,吸水倍率可达到240倍左右,耐盐倍率达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