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了鉴定小麦抗旱性的一种新方法——连续升温电导法。用本方法在玉米、高粱上作试验,也有同样结果。1 仪器组成及测定方法1.1 仪器组成 本套仪器由DDS-11A型电导率仪及DJS-1型电导电极、电热磁力搅拌器、XWD1-100型记录仪、0~50℃,50~100℃精密温度计(最小分度值0.1℃)各 1支,500ml烧杯及杯盖(自制)、磁子等组成。1.2 连续升温电导的测定方法 用信号线连接好电导率仪及记录仪。选取小麦等作物一定叶位的叶片约5g,用自来水洗净叶面,再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吸水纸吸干叶面浮水,称取4.0g样品,剪成1cm左右的叶段。放入盛有3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置真空干燥器内抽气10分钟,使叶段下沉。取出后,将烧杯放在电热磁力搅拌器上,盖上插有温度计和电导电极的杯盖。打开搅拌器开关,调好转速,记录初始温度。同步打开电导率仪的测定开关及记录仪的记录开关,同时将电热磁力搅拌器的温度调节开关打到二档,开始测定。  相似文献   
2.
以鄂西山区收集的12份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电导法研究了野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时所测定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范围较大,其中HR-03-03(栽培种野生类型)的耐高温能力最强;低温处理时,不同材料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HR-01-02、HR-01-04(序叶苎麻)等两份材料耐低温能力较强;不同材料对苎麻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序叶苎麻和艾麻发病时间晚,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中HR-01-03和HR-01-04的病情指数最低,而两个栽培种野生类型为苎麻炭疽病的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板栗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方法,筛选可用于板栗抗寒性鉴定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方法】以源自8个省份的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组织褐变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3种方法确定的LT50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板栗枝条各生理指标和组织结构与LT50的相关性。【结果】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近似"S"型变化趋势,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差异较大,其值为-26.64~-17.73℃。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TTC染色的总着色度随处理温度下降呈倒"S"型曲线变化,而枝条冻害指数和芽褐变率均随温度下降呈"S"型曲线变化,基于这3个指标拟合的LT50基本一致,且与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接近;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确定的16种板栗的LT50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板栗枝条木栓层厚度与木栓层比率与LT50呈极显著负相关,-20℃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LT50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辅助形态和生理指标。【结论】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均可用于休眠期板栗树种的抗寒性鉴定,且以电导法测定的板栗抗寒性结果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