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42篇
  172篇
综合类   836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3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携式柑橘虫害实时检测系统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柑橘虫害的快速、准确识别,帮助果农及时掌握果园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分布情况,该研究结合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虫害实时检测系统。优选MoblieNet作为虫害图像特征提取网络,区域候选网络生成害虫的初步位置候选框,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实现候选框的分类和定位。检测系统根据目标图像中虫害数量计算危害程度,按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判定柑橘虫害的严重程度,形成虫害识别与级别定量化测评软件。最后引入北斗模块获取采样点位置信息,进一步处理成可视化的虫害热力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柑橘红蜘蛛和蚜虫的快速准确检测,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1.0%和89.0%,单帧图像平均处理速度低至286ms。该系统实现了柑橘虫害的精准识别与定位,可为农药喷洒作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果园立体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园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本研究介绍了广西"柑橘-绿肥-鹅"立体种养模式,详细描述了设施建设、柑橘栽培、绿肥种植、鹅饲养管理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美人杂柑为研究对象,以大豆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为试验材料,从柑橘谢花2/3开始,隔20 d喷施一次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800倍液,每处理开始喷施的时间相差20 d,年生长周期内每处理各喷施3次,用来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对红美人春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色度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2/3时和谢花2/3后60 d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显著增加红美人春梢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6%和22.6%;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处理果皮的色度L值、色度a值和色度b值均呈正值,谢花2/3时开始喷施处理的Lab值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橙红色,亮度较好;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的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而总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实的品质较好。另外,谢花2/3时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加果皮亮度,促进果实着色,单果质量较大,利于提高产量,果皮较薄,可食率增加,其综合表现最佳。因此,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在红美人上使用时,建议在谢花2/3时开始喷施,每2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柑橘中5种杀螨剂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后,取有机相用Qu EChERS方法净化,利用G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5种杀螨剂在0.005~0.5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6,方法定量限为0.005 mg/kg。在0.005、0.01和0.1mg/kg 3种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0.6%~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14.64%。本方法简便、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柑橘类水果样品中杀螨剂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南充地区晚熟柑桔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为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保证晚熟柑桔的正常生长,以期为当地晚熟柑桔生产、种植户节本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于2002—2019年采取定园定期和不定园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检24个县(市、区)重点柑橘果园的亚洲柑橘木虱样品1 662份、黄龙病样品2 900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及其阳性率。结果显示,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与所处经纬度分别呈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推算,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分布范围为29.20°N以南和119.80°E以东的区域。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随黄龙病发病率增加而上升,两者呈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变化规律。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在月际间表现为山峰型波浪式变化结构,峰期分别为4、7、12月;在2001—2019年间的年际变化呈二次曲线,经推算,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缓解。据此认为,春、夏、秋3梢初期为最佳窗口期,建议加强3梢初期的治虫防病。  相似文献   
7.
2020年冬季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全国晚熟柑桔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将冻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南充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比冻害发生情况,提出了晚熟柑桔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为促进南充及相似产区晚熟柑桔产业有序恢复及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以柑橘砂皮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土壤中分离到的227株细菌中获得4株对柑橘砂皮病菌有明显抑制活性的菌株,其中Y2菌株发酵液稀释5倍和10倍后,对柑橘砂皮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9.85%、61.76%。生理生化测定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确定Y2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Y2菌株培养的最佳氮源和最佳碳源分别为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最佳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Y2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经80℃高温处理和强酸、强碱处理,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Cytospora species are capable of causing destructive cankers of stems belonging to a wide range of woody plant species. In severe cases, cankers may lead to dieback of twigs and branch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ytospora species causing canker disease of wild apple (Malus sieversii) trees in the Wild Fruit Forest Reserve in Tianshan Fores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In this study, six Cytospora isolates belonging to two species were isolated from cankerous lesions of wild apple twigs. Based on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using three DNA markers (ITS, tef1‐α and tub2)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thes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Cytospora mali and Cytospora parasitica. Temperature trials (15, 20, 25 and 30°C)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for six isolates was 25°C. At a variety of temperatures, C. mali isolates tended to grow faster than isolates of C. parasitica, with the C. mali isolate, EGI1 performing better than others with regard to growth rat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se species exhibited a single locule without conceptacles, and the conidia length was 3–5 μm. In vitro inoculation trials of twigs and leaves of M. sieversii seedlings revealed that the C. mali isolates were highly virulent phytopathogenic fungi, whereas the C. parasitica isolates were less virulent. The isolate EGI1 was the most virulent isolate among the six isolat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report of pathogenic Cytospora spp. of the M. sieversii Tianshan Wild Fruit Forest Reserve of Yili, Xinjiang in China. It will ai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apple tree cankers are induced and provide diseas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M. sieversii forest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