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69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磷酸改性木屑后用于含铬废水吸附处理,探讨废水pH值、处理时间、木屑投加量、处理温度4个因素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并拟合25℃改性木屑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动力学、等温线方程,估算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木屑对含铬废水有较强去除力,改性木屑去除力加强;改性木屑处理20ml浓度为50mg/L含铬废水的适宜条件为pH值=1~4,处理时间90min,木屑投加量1g,处理温度20~30℃;改性木屑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动力学特性符合颗粒内扩散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吸附;25℃吸附过程ΔH=-20.489kJ/mol,ΔS=-78.426J/(mol.K),ΔG=2.89kJ/mol。  相似文献   
2.
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子蔚  齐孟文 《核农学报》2007,21(6):637-640
铬(Cr)污染的迁移和环境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在环境中,如果移动性及毒性较大的Cr(Ⅵ)能被还原为移动性及毒性较小的Cr(Ⅲ),并且还原速率大于污染速率,那么对铬污染的自然生态修复治理是可行的。铬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着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致使同位素比率发生移动,移动的大小和反应进程有关,服从Reyleigh关系方程。因此,利用同位素测定可以确定Cr(Ⅵ)的归宿,用于铬(Cr)污染自然修复的监测。本文就环境铬污染自然生态修复中,应用同位素原位分析法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Cr6+处理下,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生理指标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测定了延胡索植株内铬含量、株高、生物量以及抗氧化系统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r6+浓度在67.32~323.32 mg·kg-1范围内,随着土壤中Cr6+浓度的升高,延胡索体内Cr6+累积量增加。延胡索植株株高、生物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当土壤中Cr6+浓度低于131.32 mg·kg-1时,延胡索生长受到促进,而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当土壤中Cr6+浓度低于131.32 mg·kg-1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有较高活性,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分解为H2O2,此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将H2O2分解,延胡索植株的生长受到促进作用;当土壤中Cr6+浓度达到195.32 mg·kg-1后,延胡索受到的胁迫严重,S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植株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大量累积,延胡索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诱变时间为30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72.10%。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C-11号菌株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13.1g/L,酵母细胞中有机铬的含量达到628.1g/g,较诱变前提高了40.90%,且稳定性好,确定其为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铬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对夏季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10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组在每天早晨TMR日粮中添加50 g/d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牛奶中体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5);奶牛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提高(P<0.05);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显著降低(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有上升趋势,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表明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具有提高热应激期奶牛采食量、促进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择48头体重接近(86.0±5.1)kg的杜长大肥育阉公猪,研究天冬氨酸镁和吡啶羧酸铬对猪宰前应激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猪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DE,13.18MJ/kg;CP,14.6%)。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天冬氨酸镁(MgAsp);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3mg/kg吡啶羧酸铬(Crpi);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0%MgAsp+0.3mg/kgCrpi。每头猪每日饲喂2.8kg上述试验日粮,7d后运到屠宰场。结果表明,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降低了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减缓了屠宰前的应激反应;给宰前的育肥猪补充吡啶羧酸铬、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降低宰后糖原分解(P0.05),补充天冬氨酸镁也有降低宰后糖原分解的趋势。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显著降低宰后短时间内猪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乳酸含量(P0.05);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极显著(P0.01)降低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pH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PSE肉发生率75.1%、49.8%和75.1%(P0.05),而对系水力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猪的滴水损失、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值都显著低于单独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这说明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在改善肉质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加性效应,二者同时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铬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03"番茄种子为试材,探讨了水杨酸对0.01mmol/LCr6+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0.01mmol/LCr6+胁迫下,0.02~0.1g/LSA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并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明显缓解铬对番茄种子萌发生长的毒害,并以0.1g/L水杨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数阶微分的荒漠土壤铬含量高光谱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高光谱检测土壤中痕量级重金属含量存在的困难,提高土壤重金属铬含量检测的准确度,利用新疆准东煤田周边168个荒漠土壤样本的重金属铬含量及其对应的高光谱数据,运用分数阶微分算法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最后利用全部波段进行偏最小二乘建模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探讨分数阶微分预处理在高光谱数据估算荒漠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原始光谱与吸光率变换的分数阶微分模型均在1.8阶微分处达到了最好的精度效果。吸光率变换1.8阶微分模型为最优模型,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为7.68 mg/kg,R_c~2=0.83,预测均方根误差为8.39 mg/kg,R_p~2=0.78,相对分析误差为2.14。最后利用铬含量实测值与光谱预测值通过反距离加权法插值获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空间分布,说明利用该方法对土壤重金属铬含量定量检测并进行大尺度的空间分布反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为荒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高光谱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wo cultivars of cotton (Gossypium spp) were grown in Yolo loam soil in a glasshouse to determine phytotoxicity effects of Cr and Li and possible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metals. The Cr at 100 μg/g soil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either cultivar studied. A Cr increase was not observed in either stems or leaves. Both cultivars tolerated 25 and 50 μg Li/g soil. The 50 μg Li/g soil resulted in leaves of Acala SJ‐2 with 432 μg Li/g leaves and 720 in Giza 45. The 100 μg Li/g soil resulted in 74% and 87% leaf yield reductions in Acala SJ‐2 and Giza 45 respectively. Leaf concentrations of Li respectively were 1950 and 1850 μg/g. Except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Li, leaves ha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Li than did roots. The Cr and Li resulted in some plant meta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