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锋  段金旗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1):1261-126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就诊的90例C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单纯药物组、针刺+药物组,每组各30例。单纯针刺组取百会、神庭、内关、神门、心俞、大陵常规针刺为主,单纯药物组给予规律口服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谷维素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针刺+药物组为上述针刺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3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8周后,3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单纯针刺组和单纯药物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和8周后的HAMD、HAMA评分均高于针刺+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和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均低于针刺+药物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单纯针刺和西药治疗CN有一定的效果,两者合用后治疗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可将药物治疗和针刺疗法有机的结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66例予以自血疗法治疗者为A组,66例予以梅花针治疗者为B组,68例予以梅花针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者为C组,对比分析3组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评分、免疫功能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及CD4+/CD8+值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复发率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改善免疫功能,并且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与其他常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辅以人工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过刊资料库,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病例数2 55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对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12.51,P<0.000 01),且治疗组在改善MBI评分、SWAL-QO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上无明显优势,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现代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通过注射利血平复制犬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犬临床体征、体重及部分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并研究针灸对脾虚犬体重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犬出现脾虚证后,其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经针灸治疗后,实验组犬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利血平复制犬脾虚证动物模型后,选用一定穴位进行针灸,对治疗犬脾虚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针灸辫证治打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打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打组76例和对照组73例,组内再根据中医证候分型相应分为I(阳虚寒凝证),II肾虚髓亏证)及且I(血阻滞证)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针灸辫证治打,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观察治打5周后两组疼痛、肿胀程度及活动度改善情况并进行打效评定、结果治打组患者治打后在疼痛、肿胀程度及活动度方面较治打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其中,在肿胀治打方面治打II组治打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活动度较治打前改善明显(P<0.01),在疼痛及肿胀程度方面也得到了缓解(P<0.05 )、治打组各证型治打后,除治打H组在缓解肿胀程度较对照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针灸辫证治打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且对瘫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缓解疼痛更明显.值得临尿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目前青春期、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之一。由于排卵功能障碍使PCOS患者受孕率降低,且流产率增高,PCOS成为生育期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杨正望教授对PCOS性不孕的病因病机及其中西医治疗均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为本,痰湿、瘀血形成为标”,数种病因病机常相互错杂,同时并存,导致多种症状同时出现,治疗上三因制宜,擅长运用中药、西药、针灸、耳穴压豆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许万松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73-1377
目的 比较不同用穴方案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PD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为寻求合理的用穴方案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在我院消化科确诊并进行针刺治疗的P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进行基础穴位针刺,55例患者根据症型进行辨证针刺,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指数(FDI)、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普通针刺组和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FDI分数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NDSI和NDLQI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和随访2个月后,辨证针刺组患者SF-36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辨证针刺组患者血清中GAS和MTL水平与治疗前和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辨证分析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型,合理选择用穴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按摩配合针灸与单纯按摩或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 运动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按摩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按摩组采用单纯按摩治疗,针 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暂停治疗2天,2个疗程后观 察并比较3组之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按摩组及针 灸组,按摩组与针灸组之间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按摩配合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 纯按摩或针灸治疗,且无不良反应,适合应用于运动员治疗。  相似文献   
10.
Urban derelict space can form a valuable complementary element to the formal green spaces of a city: wastelands are often biologically diverse and their unregulated status can provoke innovative spatial activities by a wide range of users. Using the case of an urban brownfield in Tallinn, Estonia,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such a space is used and evaluates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of minor design interventions – so-called urban acupuncture – on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users. The study used field observations and behaviour mapping to compar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sers before and after small design interventions. Although there was widespread use beforehand there was both an increase in use and a different pattern afterwards, which was clearly detectable from the composite behaviour maps of both arrangements, where users follow the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 The small improvements tested showed the largest effect on the female and the older user groups, raising the number of overall visits and increasing the occurrence of active behaviour almost five times.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small, inexpensive and possibly temporary interventions can have a major posi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