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6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单个转换参数改变对GPS定位值的影响分析,得出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定位值(x,y)之间为线性关系,再通过对两个转换参数变化的分析得到一组平行的线性曲线。这些特性的存在为求算WGS84到西安80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提供了可能。笔者利用这些特性求算出一套转换参数,并通过外业定位试验说明它们可以满足林业外业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重要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古今中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方法,结合园林景观实际案例,指出了当今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认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对于主题与文化的表达应该遵循以下3条原则:一是人性化,二是多样化,三是富于自然精神。规划设计者应该做到下列三个方面,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1)依据特定的自然条件及其内在联系与营造园林景观的目的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2)根据园林的不同类型、不同的服务对象,把握各种类型的园林功能要求上的特殊性,使主题与文化与功能要求相一致;(3)在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布置安排,鲜明地反映出主题。研究指出了造就优秀园林景观作品的必要条件是具备突出的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将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文化与社会对园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结合,并被大众欣赏与接受,园林景观作品才被时代认可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衣学慧  熊星  李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3-15445
保护利用大遗址可以确立城市或地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形象和地位。西安近年来建造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各遗址公园的建造特色和所用技术手段总结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西安市把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具有西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同时起到保护遗址并更新城市建设的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地位、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魅力、推动和促进大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争取更多城乡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揭示历史时期洪水的演变,科学地预测洪水的发生,以求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通过分析西安市东郊水流村剖面106个样品的粒度组成,研究了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的洪水事件。[结果]剖面厚度约5m,沉积物主要由粗粉砂、极细砂、中砂和粗砂组成,在各层中变化明显,能够指示古洪水的变化。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指示,研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可分为21层,表明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至少发生了21次洪水事件,各阶段的洪水动力大小为:第18阶段17阶段15阶段16,19阶段21阶段4,5阶段3阶段1,2阶段6,7阶段10阶段11阶段8,9阶段13,14阶段12阶段20阶段。在研究剖面发生的21次洪水事件中,除第20次洪水外,其余洪水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m,均为大洪水事件。[结论]洪水沉积层的分布和粒度成分指示,第3,5,7,8次大洪水的发生是由于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其余次洪水的发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增加造成的,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没有增加而是由于当年降水量集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以盘锦市西安镇为例,通过对其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问题分析,提出该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4种模式: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特色产业展示观光、资源依赖型观光休闲,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属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探讨西安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化密度、绿化植被类型三者与空气中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选取了西安市区内7个监测点为代表点,测量范围为监测点方圆400m,约50万m^2.从2013年8 ~11月,历时4个月,每天获取监测点提供的PMt2.5浓度值.结果表明,提高总体绿化密度,采用适合的绿化植被种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秦岭北麓城市新兴开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秦岭北麓典型城市区域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两方面分析城市新区建设及可持续性,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城市新区尺度下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1)2004—2014年,浐灞生态区城乡转换特征明显,农业景观比重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景观增幅达88.2%,生态景观增幅高达201.5%以上,区域"生态含量"明显提高。(2)生态服务价值以农田、绿地和水体景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近65%,到2014年全区85%以上的生态服务价值来自于绿地和水体景观。[结论]浐灞生态区10a间生态用地动态变化强烈且持续,城市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明显,反映该区在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且显著提高了环境质量,其生态建设政策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西安市适度人口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度和分析西安市2001—2011年的适度人口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人口承载力变化的特征与原因,提出优化对策。[方法]食品承载力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经济承载力模型和改进的综合承载力模型。[结果]2001—2011年,西安市的适度人口数量及结构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04年开始,西安市人口承载赤字一直存在,并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后出现缓和趋势;西安市经济人口承载力较强,而食品和生态人口承载力不足。[结论]提高区域综合承载力,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改善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测度了2001—2012年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值及变动趋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耕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波动趋势为:2001—2007年耕地资源由较安全区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在2004年出现一次波动;2007—201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值呈上升趋势,且达到最高值,耕地生态状况由安全临界区跨越到较安全区;2010—2011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幅度较大,2012年虽有升高,但仍然处于安全临界区。提高人均能值产出、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和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改善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任朝霞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25-14727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西安市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分析了公众对耕地资源各种功能及其外部效益的认识,为公众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89.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耕地保护;70.6%的受访者认为耕地大量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可能导致农民大量失业;79.7%的受访者赞成耕地维持现状,耕地面积不减少。②耕地保护主要能提高城市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户提供就业保障和生存空间;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子孙后代保留生存空间。③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最严峻问题是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优质耕地,致使耕地面积锐减;农民种田利益低下,致使农民不愿意种田,大量农民外地打工。④耕地外部效益功能主要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保育水资源;同化城市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废弃物;防止水土流失,保育土壤资源;提供娱乐、休闲旅游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