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2.
3.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赣江源流域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水资源和人口现状等16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该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C1、C2、C3、C4,并通过熵权法对4个因子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1~2009年该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走向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向。通过对赣江源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从水量分配、水权归属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以期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水资源承载信息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评价长武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WRCC),为县域WRCC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单位耕地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灌溉率等7项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到WRCC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贡献率;在考虑主观权重条件下,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通过级别特征值计算得到长武县北塬区、河川区、南塬区3个区域的WRCC级别。【结果】长武县南塬区的WRCC级别从高水平向低水平过渡,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情况协调较好;北塬区和河川区的WRCC均处于低水平,水资源利用已达到其最大承载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基于模糊识别理论的WRCC模糊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长武县WRCC的状况,也可用于其他县域WRCC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