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包脚菇是草菇属中国唯一能在低温季节11月至翌年4月生长的品种.利用其生长习性,模仿野生生长条件,在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等地套种冬小包脚菇.在收获小季作物的期间套种冬小包脚菇可收获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双孢菇、草菇轮作栽培技术,建立适合安徽省淮北地区的食用菌种植模式。[方法]夏季温度较高时种植草菇,春、秋、冬季温度低时利用草菇废料再辅以加温装置种植双孢菇。[结果]通过实践总结,草菇与双孢菇轮作,每座1 000 m2的菇房在原来单种双孢菇的基础上每年可增收近3万元,秋、冬、春季种植双孢菇,可岀菇15 kg/m2,夏季轮作草菇,可岀菇5 kg/m2,菇房产出约10万元。[结论]双孢菇、草菇轮作栽培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时也确保了菇房常年不闲,提高了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接种材料及配比对草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草菇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高温条件下,研究接种底料、播种量、栽培料量及出菇处理对草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木薯酒精渣作接种材料,播种量8%时产量最高为2 620.53g;并且采用木薯酒精渣做接种材料可以使经济效益达到最高,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548.48%。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提取物(VBS)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其总还原力,结果表明: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均与VBS的浓度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IC50值分别为1.40、0.67、0.63mg/mL。以ICR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给药12d,再用CCl4花生油溶液灌胃,8h后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各项指标在血清中的结果表明,VBS中剂量组(200 mg/kg)的抗氧化活性较好,而在肝脏中则表明VBS高剂量组(400mg/kg)的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首次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同核和异核菌丝蛋白质组进行研究。采用QExactive质谱鉴定并经MASCOT软件搜库,对所有鉴定蛋白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分析和GO(gene ontology)注释,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2335个不同肽段,鉴定到1039个蛋白,其中1030个蛋白具有定量信息。在同核菌丝中显著上调蛋白83个,下调蛋白97个,表明iTRAQ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有效地分离和鉴定草菇菌丝蛋白质组。该研究结果为更深入全面地研究草菇菌丝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耐低温草菇菌株,以草菇V23、V3552为亲本,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两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耐低温的突变株;然后利用紫外灭活(20 W,30 cm,110 s)和热灭活(50℃ 3 min)的双亲灭活标记法对突变株进行化学融合,结果表明在400 g/L的PEG6000、pH 8.0、融合时间30 min和融合温度32℃的条件下融合率最高,达到0.517%, 共获得200个融合子。经过0℃低温筛选,最终获得15株草菇耐低温菌株,菌丝在0℃的耐冻能力提高了4.5倍。经出菇实验证明其子实体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液化现象明显推迟,说明该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杰  林俊芳  郭丽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78-16780
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内源强启动子,为草菇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启动子元件材料。[方法]采用PCR技术从草菇基因组DNA中克隆gpd启动子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特征和调控元件进行分析,并构建表达载体。[结果]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出2条特异gpd启动子片段,大小分别为1056和614bp;成功构建了分别以这2条启动子片段驱动的、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的2个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品质优良的草菇新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草菇低温贮藏及有关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草菇的冷藏适温、冷害及有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草菇在15℃贮藏96h,失重率仅3%,开伞率仅9%,无褐变,能基本保持原有品质。5℃,10℃下贮藏的草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自溶、渗水、褐变、异味等。草菇冷害导致丙二醛(MDA)的累积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表明冷害促进了膜脂过氧化,从而加速了品质劣变。草菇在贮藏过程中表现出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程度不一致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PPO与底物区域化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银丝菇,以野生和栽培银丝菇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提取物浓度的提高,银丝菇子实体乙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不断增强,且栽培银丝菇高于野生银丝菇和香菇。当子实体生药浓度为3mg·mL-1时,野生银丝菇和栽培银丝菇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2.51%和17.54%。在提取物浓度为10mg·mL-1时,野生银丝菇、栽培银丝菇和香菇的还原力分别为0.416、0.475和0.513。  相似文献   
10.
The nutritional and phys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efficient mycelial colonization of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 ex. Fr.). Singer were elucid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mycelial colonization and density as reference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limi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wo commercial strains (designated Vvc1 and Vvc2) and two wild strains (designated EAAC-0001 and EAAC-0002) ofV. volvacea from the Philippine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baseline data on their physiological requirements. The four strains ofV. volvacea had varying preferences for carbon. Vve1 preferred polysaccharides (starch and cellulose), whereas Vvc2 grew luxuriantly at a relatively rapid rate in sugar alcohol (sorbitol). The two wild strains preferred starch as a carbon source. In terms of nitrogen utilization, soytone, peptone, and glycine supported efficient mycelial colonization of the four strains. The vitamin utilization test revealed that ascorbic acid, calcium pantothenate, and biotin are good sources. The mycelial growth performances of the strains were also evaluated on six dehydrated mycological media. Efficient colonization of Vvc1, Vvc2, and EAAC-0002 with dense mycelial growth was noted in mycological agar. EAAC-0001, on the other hand, grew more efficiently in malt extract agar. The Philippine strains ofV. volvacea grew luxuriantly when incubated at 35°C and pH 8.0 under dark and sealed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relatively higher moisture content (70%) of the oolong tea leaf formulation favorably stimulated efficient mycelial colonization. Under optimum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Vvc1, Vvc2, and EAAC-0002 were fast-growing strains, whereas EAAC-0001 was a moderately growing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