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23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完全免费 | 141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520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395篇 |
2016年 | 519篇 |
2015年 | 462篇 |
2014年 | 631篇 |
2013年 | 607篇 |
2012年 | 875篇 |
2011年 | 899篇 |
2010年 | 814篇 |
2009年 | 811篇 |
2008年 | 616篇 |
2007年 | 704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 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 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 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 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 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 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芝麻饼肥、腐殖酸和翻压苜蓿、黑麦草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芝麻饼肥、腐殖酸以及翻压苜蓿、黑麦草均有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相比而言,种植和翻压绿肥增加生产成本少、效益高,并具有改良土壤和向烟株提供养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有利于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高其生物学产量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主茎总叶龄;机械精量穴直播稻的分蘖势较强,分蘖叶位低,分蘖发生和分蘖高峰出现早,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较大;机械精量穴直播稻每平方米有效穗263.63,比人工手插和人工撒播分别提高了24.63%和15.25%,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较人工撒播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14.92%和4.59%。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Gompertz, Logistic, von Bertalanffy三种非线性模型对饲养在青藏高原的藏母鸡和藏公鸡0至16周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藏鸡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Gompertz模型拟合参数,发现藏公鸡成年体重(1252.0g)显著高于藏母鸡(808.9g),但藏公鸡的拐点时间为13.20周较藏母鸡的拐点时间11.27周迟。 相似文献
5.
菜籽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在土培试验条件下研究菜籽饼肥及其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L.)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烟草根系中后期较饼肥和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大,饼肥处理根系生长发育停滞较早,但下部叶成熟期以前各施肥处理根系干重以及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茎干重均无明显差别。施用化肥的烟草下部叶片平均单叶长、宽和鲜重及产量均比施用饼肥小,上部叶片则有相反趋势,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下、中、上部叶片均得到较好发育,总产量最高。在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的趋势为饼肥处理>饼肥 化肥处理>化肥处理>对照,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一般表现为化肥处理>化肥 饼肥处理>饼肥处理>对照,随着生育期推进,3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有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生长模型输出的基础上,构建预测水稻叶片几何参数的动态模型,以便更准确地实现水稻的虚拟生长。【方法】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叶长之间以及叶长与叶宽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耦合水稻叶龄、叶面积和茎蘖数模拟模型,进行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变化的动态模型构建。【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的叶长比随分蘖叶序呈二次曲线变化,叶长与叶宽的关系可用幂指数函数描述。运用独立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的初步检验显示,本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的几何参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分析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器官几何参数受生态环境、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影响的形态生理规律,为水稻虚拟生长提供了可靠和普适的叶片几何特征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湿地植物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原则,分析比较了4种常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并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和生物滤床作为人工湿地的对照试验)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湿地床中,美人蕉(C.flaccid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风车草(Cyperus slternifolius)长势良好,覆盖度接近100%;纸莎草(Cyperus papyrus)长势较差,环境适应性差。在HRT为13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植物对CODMn,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0%、12.7%、5.2%,植物对浊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工湿地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13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数字植物是数字农业的基础,是利用数字化方法研究植物,并为植物生命系统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模拟、可视化计算分析、协同科研实验、成果共享及集成应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探讨数字植物及其技术体系对数字农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数字植物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数字植物的基本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植物的科学内涵和技术支撑体系,并讨论了该技术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应采取的对策方法,以期为数字植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报道了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中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鳖重0 mg(对照组)5、00.0 mg(试验I组)、1 000.0 mg(试验Ⅱ组)、1 500.0 mg(试验Ⅲ组)2、000.0 mg(试验Ⅳ组)和2 500.0 mg(试验Ⅴ组)。投喂28 d后,取其血液,测定了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I~Ⅲ组中华鳖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测验,P<0.05),而试验Ⅳ组和Ⅴ组与对照组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t测验,P>0.05),补体C3和C4活性最高的是投喂量为每千克鳖重1 000.0 mg和1 500.0 mg的第Ⅱ组与第Ⅲ组,2个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t测验,P<0.05),而第Ⅰ组、第Ⅳ组和第Ⅴ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测验,P>0.05)。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量以每千克鳖重1 000.0 mg左右为宜,超过1 500.0 mg对中华鳖的免疫刺激作用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天山云杉凋落物提取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设定光周期为20℃1、6 h,暗周期为15℃8、h,在人工气候箱中对天山云杉不同浓度凋落物水浸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天山云杉凋落物水浸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自毒作用。当提取液浓度达到0.025 gDW mL-1时,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P<0.01),抑制率分别为14.5%和29.3%;当提取液浓度达到0.1 gDW mL-1时,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胚芽、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P<0.01),抑制率分别为21.2%、34.1%和51.3%,并显著延长种子的发芽时间;当提取液浓度达到0.2 gDW mL-1时,对幼苗鲜重增加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P<0.01),抑制率为31.4%;提取液浓度对幼苗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实验还表明,在低浓度(≤0.05 gDW mL-1)时,天山云杉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