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5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2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静  丁冬各  陈荫  王斌  王加斌  赵玉勤  霍健聪 《水产学报》2018,42(10):1648-1660
以带鱼为原料,通过双酶分步水解制备蛋白酶解液,利用活性炭吸附脱除芳香族氨基酸,紫外和氨基酸组成分析测定高F值寡肽(HFP)的F值,并对昆明小鼠体内的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酶解实验结果显示,带鱼蛋白采用胃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双酶分步水解,胃蛋白酶的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酶用量3%,料液比1∶5(g/m L),温度35°C,p H 2.0,酶解时间3 h;风味蛋白酶的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酶用量3%,p H 7.0,温度50°C,酶解时间3 h。活性炭型号筛选和脱芳工艺研究表明,4号粉末活性炭(200目)优于其他4种活性炭,在料液比1∶20(g/m L)、p H 6.0、常温下处理4 h,蛋液的脱芳率最高,F值(OD220/OD280)由脱芳前的5.75增加到脱芳后的30.72。制备的带鱼高F值寡肽经氨基酸组成分析验证,F值(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为28.06。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F值寡肽剂量组昆明小鼠的醉酒时间明显延长,醒酒时间显著缩短,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游泳后的剂量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增加,血清尿素氮和乳酸含量下降,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则明显提高。另外,剂量组小鼠体内的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减少。本实验为带鱼高F值寡肽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所制备的高F值寡肽对小鼠具有较好的抗醉酒、醒酒、抗疲劳作用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带鱼保鲜效果的优化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一生物保鲜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将壳聚糖、溶菌酶和茶多酚进行复配,以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细菌总数、硫代巴比妥酸(TBA)含量和pH等作为评价指标,评定带鱼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从中筛选保鲜效果最佳的复合型生物保鲜剂.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冷藏带鱼保鲜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壳聚糖、溶菌酶、茶多酚;10.0 g.L-1壳聚糖、0.3 g.L-1溶菌酶和3.0 g.L-1茶多酚为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带鱼经最佳配比的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在(4±1)℃下贮藏,其TVB-N含量、细菌总数、TBA含量和pH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冷藏对照组,感官值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冷藏货架期可延长11-13 d;经后期成本核算,处理1 kg带鱼仅需0.24元,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海大型带鱼新种——珠带鱼(Trichiurus margarites Li,1992)与日本产带鱼未定种T.sp.2(sensu Nakabo,2002)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分类地位不明确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采自海南岛西岸珠带鱼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已报道的T.sp.2及其近缘种的同源序列,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海南岛西岸珠带鱼与日本九州、海南岛东岸及印度洋T.sp.2间的净遗传距离(0.000~0.006)远低于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37~0.061),表明二者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种内水平。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珠带鱼与T.sp.2以极高的置信度(NJ 100%,ML 96%)聚为一支单系,并与其他带鱼形成姐妹群。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可以确定日本产带鱼未定种即是珠带鱼,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综合3种带鱼属鱼类在西北太平洋的种间分化事件,对珠带鱼的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技术结合气调包装保持冷藏带鱼品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超高压结合气调包装对4℃冷藏带鱼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超高压(290 MPa,6 min)前处理后4℃真空冷藏为对照,超高压(290 MPa,6 min)分别结合不同比例的气调包装体积分数为(60%CO2+40%N2、60%CO2+7%O2+33%N2、60%CO2+15%O2+25%N2、50%CO2+15%O2+35%N2)处理鲜带鱼并放置4℃冷藏。贮藏期间,以冷藏带鱼的感官评定(sensory evaluation,SE)、菌落总数(total plant count,TP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肌动球蛋白溶出量(actomyosin content,AM)、肌动球蛋白的总巯基含量(total sulfhydryls content,TSH)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气调包装对冷藏带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菌落总数与TVB-N综合判定货架期可知,超高压处理鲜带鱼后真空贮藏仅延长冷藏带鱼货架期至11 d,超高压处理后气调贮藏各组:60%CO2+40%N2气调包装组可延长货架期至16d,60%CO2+7%O2+33%N2气调包装组可延长货架期至19d,60%CO2+15%O2+25%N2与50%CO2+15%O2+35%N2气调包装组可延长货架期至21d,是对照组货架期近2倍,说明超高压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抑制细菌总数增长和TVB-N产生。气调包装会加速超高压后带鱼肌动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中总巯基含量的降低,且气调贮藏中高比例的O2对超高压处理后冷藏带鱼的脂肪氧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综合考虑,超高压处理后结合60%CO2+7%O2+33%N2的气调包装在显著延长货架期的同时,仍可较好地保持冷藏带鱼原有鲜度。研究结果为冷藏带鱼的保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海带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东海中北部(27°~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带鱼渔获样品,共采集788ind,每月对带鱼矢耳石生长轮计测和带鱼样品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带鱼年龄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东海群系带鱼呈现出较以往任何时期低龄化和生长加快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体重与肛长的关系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该群系的生长其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合并估算的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493.3mm,K=0.346/yr,t0=-0.387yr。  相似文献   
6.
曹少鹏  刘群 《南方水产》2007,3(2):42-48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东海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目前还没有研究在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估计中引入不确定性并在此情况下对东海区带鱼渔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估。文章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渔业数据中不同水平的不确定性和不同初次捕捞年龄对F0.1和Fmax估计的影响,用其与现在的捕捞死亡系数Fcur做比较,初步评估了东海带鱼渔业资源。计算结果表明,高水平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在F0.1和Fmax估计中的差异,从而使其被定义为过度捕捞的可能性减小。经过比较表明,F0.1比Fmax是一更好的参考点,且东海区带鱼渔业明显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不同初次捕捞年龄下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减小现在的捕捞死亡率大于参考点死亡率的概率,从而增大初次捕捞年龄可以改善现在捕捞过度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7.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带鱼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该文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分别分析290 MPa、6 min超高压处理前后于4℃冷藏12 d内的带鱼菌相变化,最终分离筛选到24株不同特征的纯化菌株。结果显示,带鱼初始菌相中出现的布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enneri)、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菌株,经超高压处理后的样品中未能筛选到;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等微生物在超高压处理后的贮藏期间数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另有一些微生物在贮藏期间逐渐恢复生长,如Rhizobium larrymoorei、Microbacterium halimionae、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而奥斯陆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藤黄微球菌(Kocuria rhizophila)、产乳酸菌素的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西宫皮肤球菌(Dermacoccus nishinomiyaensis)等受超高压的影响较小,尤其是产乳酸菌素的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占好氧菌和厌氧菌菌落总数的比例均较高;Leucobacter aerolatu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结肠炎耶尔森杆菌palearctica亚种(Yersinia enterocolitica subsp.palearctica)、Chryseobacterium vrystaatense、鼠李糖短杆菌(Brachybacterium rhamnosum)在贮藏末期出现。从带鱼冷藏过程中细菌的组成与变化分析可见,超高压处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而革兰氏阳性菌对超高压处理的耐受性较强。在超高压技术的影响下,致腐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被抑制,腐败能力稍弱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这可能是超高压技术能够有效延长带鱼货架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黄海带鱼的摄食习性及随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2000年10月~2002年8月期间收集的1986尾带鱼食性的分析,发现带鱼的食物包括80余种生物种类,主要以甲壳类和鱼类为食,其余类群所占的比例很少。带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摄食生态位发生转移和扩大,食性类型由浮游生物食性逐渐转变成游泳动物食性,摄食范围由狭食性逐步向广食性转变。这些转变既减少了大个体与小个体之间的食物竞争,又增强了带鱼摄食的种间竞争能力。另外,结果还表明带鱼的摄食强度在发育过程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颜尤明 《南方水产》2005,1(3):32-36
根据2000~2002年福建海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和海洋捕捞业管理研究项目获得的带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与资源变化作了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3个渔场体现带鱼资源衰退的生物学特征,建议根据带鱼生物学和资源分析结果,对不同渔场的保护措施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