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de-oiled olive pomace for soil management in a young super high-density olive orchar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not works on this topic.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22、23日对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总有机碳(TOC)、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排污口处连续12 h 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 TOC 与 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监测结果显示,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12个调查站位的 TOC 含量在1.23~1.49 mg/L,各站点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1号站位连续12 h 监测结果显示,TOC 含量在1.30~1.57 mg/L,各时段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南海石化排污口附近的站点所监测到的 TOC、CODMn及石油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值,与其他站位监测结果差别不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石化排污未引起该海域明显有机污染。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 TOC 与石油类呈显著正相关,与 CODMn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3.
李双  陈硕  张家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34-2537,2576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五十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五十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经历了迅速扩张(1957~1969年)、基本稳定(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1990~1996年)三个亚阶段;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
UV-B辐射促进红壤水稻土中碳氮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母质相同而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水稻土(高有机质土,HO;低有机质土,LO)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强度的紫外(UV-B)辐射对两种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TOC)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增加;UV-B辐射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和硝态氮的增加。在高强度的UV-B(2.83 W·m~(-2))辐射处理96 h后,LO和HO土壤的TOC含量分别减少了9.89%和10.16%,而DOC含量分别提高了39.24%和50.50%;同样辐射条件下,LO和HO土壤NO_3~--N含量分别比接受辐射前增加了74.48%和81.87%。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土壤碳库,减少氮素损失,应尽量避免地表裸露以降低UV-B辐射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2,39(5):679-68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溶液性质、土壤铜形态变化和印度芥菜生长及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pH6.3的EDTA溶液 ( 3mmolkg- 1 )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溶液铜 ,特别是难解离态铜的含量 ,其消长规律与土壤溶液TOC的变化相一致 ,也显著地增加土壤NH4NO3提取态和NH4OAc提取态铜量 ,但对芥菜生长没有显著影响。EDTA的加入显著地增加芥菜各组织铜浓度和铜吸收量 ,从而增加了芥菜的铜总吸收量 ,提高了植物修复效率。施用 3mmolkg- 1 pH6.3的草酸、柠檬酸或苹果酸对土壤铜含量及其形态分配和芥菜生长及铜吸收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锋  冯颖俊  皮运清  崔倩  师东阳  崔英 《土壤》2007,39(4):573-57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EDTA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随淋洗量呈指数曲线下降.在加入EDTA 48天后,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仍然高于对照处理.施用EDTA大幅度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Cd、Ni的浓度,其浓度在1个月内迅速下降,以后趋于稳定.用EDTA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存在淋溶迁移的环境风险.防止因EDTA施用而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期在EDTA施入后的2周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均达到吸收平衡,各组织Cu蓄积量为内脏(971 89mg/kg干重)>肌肉(204 99mg/kg干重)>鳃(90 04mg/kg干重)。试验进行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第8d接近排放平衡,各组织Cu排出率为肌肉(89%)>鳃(86 5%)>内脏(83 7%)。海水中TOC浓度及不同种类的配体对牙鲆吸收、蓄积Cu有明显影响,当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Ulvapertusa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当配体相同时,随着TOC浓度的升高,各组织Cu蓄积量均明显下降,表明海水中TOC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海水中Cu2+的表观络合容量(ACu)随着TOC浓度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碳、氮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对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储量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7种主要红树[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opetala)、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群落表层沉积物TOC质量分数介于1.125%~1.969%,TN质量分数介于0.058%~0.136%。其中秋茄林内TOC含量最高,无瓣海桑林缘TOC含量最高,而木榄林内、林缘TOC含量均最低,且各红树群落TOC含量均呈林内大于林缘的特征。表层沉积物碳氮比(C/N)为12.032~26.690,显示出高等植物对其有机质组成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其中植被内源有机碳的平均贡献率约为70.21%。受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0~30 cm层沉积物的TOC和TN含量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0~30 cm层沉积物有机碳储量(SOC)介于56.83~69.54 t·hm?2,显示出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较强的有机碳埋藏能力。  相似文献   
9.
Reclaimed coal mine lan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equester atmospheric carbon (C); however, limited information exists for the western USA coalfiel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wo chronosequences (BA‐C3 grasses and DJ‐shrubs) of reclaimed sites at two surface coal min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soil texture, and lignin content on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ccumulations. In the BA chronosequence, TOC increased over 26 years at an average rate of 0·52 Mg C ha−1 yr−1 in the 0–30 cm depth an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lay content. Comparison between < 1 and 16‐year‐old stockpile soils indicated TOC conten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DJ chronosequence, TOC content in the 0–30 cm depth declined from 31·3 Mg ha−1 in 5‐year‐old soils to 23·4 Mg ha−1 in 16‐year‐old soils. The C:N ratios suggested that some (up to 2·0 per cent) of the TOC was potentially derived from coal particles in these reclaimed soils. Soil total N (TN) contents followed a similar trend as TOC with TOC and TN concentrations strongly correlated. Lignin contents in TOC of all reclaimed soils and topsoil stockpiles (TS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earby undisturbed soils, indicating the recalcitrant nature of TOC in reclaimed soils and/or possibly the slow recovery of lignin degrading organis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C accumulations in DJ we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its composition, particular lignin content. In BA sites TOC accumulation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oth clay and lignin content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选择5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天然土壤,采用批量实验方法考察典型多溴联苯醚8DE47的解吸行为,并尝试利用非线性Freundlich模型和线性模型模拟不同初试浓度条件下BDE47的土壤解吸过程。针对较为显著的器壁吸附影像,所有检测数据均进行器壁吸附定量修正。结果表明,BDE47土壤解吸过程总体分为初始的快解吸和后续的慢解吸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BDE47解吸过程表现为线性行为,但非线性特征随解吸时间延长呈现增强趋势。土壤有机质(用TOC表征)释放的溶解有机质是影响土壤中BDE47解吸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