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2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2篇
  45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9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 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 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 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 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 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 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 分别为AG1-IA和AG4, 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 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 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 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 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 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筛选能够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将百里香酚、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混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R. solani的抑菌活性,并以孙云沛法评价了单萜酚与杀菌剂混配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香芹酚、百里香酚与噻呋酰胺以1:5、1:4、2:3、3:2、4:1和5:1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香芹酚和噻呋酰胺4:1混配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928 mg/L,共毒系数(CTC)为1397.39;香芹酚与苯醚甲环唑以3:2、4:1和5:1比例混配以及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2:3、4:1和5:1比例混配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对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增效作用明显,香芹酚与噻呋酰胺的4:1混剂对R. solani抑菌活性高,具备应用于水稻、玉米纹枯病的防治的潜力。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与杀菌剂以一定比例混配能够显著提高其抑菌活性,在杀菌剂研发、筛选中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Production of common bean(Phaseolus vulgaris)is limi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damping off(rhizoctoniosis),which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Rhizoctonia solani.However,the co-inoculation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involved in biological control along with diatomic nitrogen(N2)-fixing rhizobia can enhance N nutrition and increase production.In this context,finding microorganisms with synergistic effects that perform these two roles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ensure adequate yield level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o-inoculation of nodule endophytic strains of the genera Bacillus,Paenibacillus,Burkholderia,and Pseudomonas with Rhizobium tropici CIAT 899,an N2-fixing rhizobial strain,on the biocontrol of damping off and growth promotion in common bean plants.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xenic conditions using the common bean cultivar Pérola.The first experiment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14 rhizobacterial strains,which were inoculat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IAT 899,for the control of R.solani.The second experiment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these 14 rhizobacterial strains to promote plant growth with three manners of N supply:co-inoculation with CIAT 899 at low mineral N supply(5.25 mg N mL^-1),low mineral N supply(5.25 mg N mL^-1),and high mineral N supply(52.5 mg N mL^-1).The use of rhizobacteria combined with rhizobia contributed in a synergistic manner to the promotion of growth and the control of damping off in the common bean.Co-inoculation of the strains UFLA 02-281/03-18(Pseudomonas sp.),UFLA 02-286(Bacillus sp.),and UFLA 04-227(Burkholderia fungorum)together with CIAT 899 effectively controlled damping off.For the common bean,mineral N supply can be replaced by the co-inoculation of CIAT 899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UFLA 02-281/02-286/02-290/02-293.Nodule endophytes UFLA02-281/02-286 are promising for co-inoculation with CIAT 899 in the common bean,promoting synergy with rhizobial inocula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disease.  相似文献   
4.
 由丝核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叶腐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河北、内蒙以及北京较为严重。2011~2018年,从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具有典型叶腐和茎基腐症状的芸苔属蔬菜上分离获得9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分离物,大多数分离自发病植株的叶部,少数分离自茎基部。通过细胞核染色,87株菌属于多核丝核菌,另外8株属于双核丝核菌;经菌丝融合鉴定、rDNA-ITS区及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TEF-1α)序列分析,大多数多核丝核菌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2-1(74%),其他少数分别属于AG-1-IB(16%)、AG-4-HG II(2%)和双核丝核菌AG-A(8%)。温室条件下进行寄主范围致病力测定,各分离物对原寄主都表现出致病力,呈现典型叶腐或茎基腐症状;对其他作物的致病力差异较大。不同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AG)的菌株对寄主致病力大小存在差异,AG-2-1致病力最强,只有AG-A对叶部没有致病力。AG-2-1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AG-1-IB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番茄早疫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17株促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可有效拮抗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防菌有2株,其中,菌株FX2的抑菌活性较好,抑制率达到70.52%,菌株LHS11的抑制率为65.34%。菌株FX2和LHS11可通过次生代谢物抑制病原真菌,其中菌株LHS11的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5.40%,菌株FX2的发酵液的抑制率为47.26%。菌株FX2和LHS11能使病原菌菌丝发生不同程度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6.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7.
丰加霉素对黄瓜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胞外代谢产物丰加霉素(toyocamycin)对黄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丰加霉素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1.67mg.L-1,浓度为2.20mg.L-1时能完全抑制菌核形成。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丰加霉素对黄瓜苗立枯病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喷施19.54mg.L-1丰加霉素14d后,对黄瓜苗立枯病的治疗效果为71.91%,显著高于对照霉灵1000倍液的治疗效果(35.83%);喷施19.54mg.L-1丰加霉素14d后,预防效果为51.06%,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药后21d和14d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均相当;同时19.54mg.L-1和9.77mg.L-1的丰加霉素对黄瓜立枯病的作用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 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 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腐烂病菌、棉花立枯病菌为试验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5种中草药的乙醇、丙酮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数供试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苦参、桑白皮的乙醇、丙酮提取物表现出了强烈的抑菌活性,对供试的2种真菌抑制率都在85%以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对板蓝根根腐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法对137个板蓝根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201株拮抗细菌进行测试。[结果] 筛选出1个对板蓝根根腐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s-0728。结合显微镜观察确定Bs-0728菌株对板蓝根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畸形,弯曲,部分细胞膨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0728的发酵液田间防效达72.97%,且增产86.2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此拮抗细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Bs-0728菌株是一株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