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IS、RS手段,以航天遥感MSS、TM、ETM为主要信息源,对松辽平原进行多时相、大面积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从中探索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面积变化呈现快速增加和缓慢减少两个阶段,即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总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动态度为-3.91%;而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则呈缓慢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82%。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的重心随之呈有规律的移动,沙质荒漠化面积增加时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速率为3.08km/年。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时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速率为1.64km/年。 相似文献
2.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2000,2003和2007年三时相的昌平区土地利用信息,以高程150 m为界限划分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和平原经济发展区。分析表明,平原经济发展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城矿居用地转化,而山地生态涵养区各组分变化并不明显。应用空间洛伦茨曲线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揭示三时相不同土地用途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水域和城矿居用地的空间分布在三时相最不均匀,集中于平原经济发展区,耕地和林地比较均匀,未利用地分布变化较大。7年之间耕地、林地和水域在向均匀方向发展,城矿居用地先趋于不均匀后转向均匀发展,未利用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知识发现技术研究了北京房山地区林木可燃性.通过将历史林火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分类处理,建立房山林火数据库;用知识发现算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木的可燃性,并用传统方法获取了林分生物量.实验表明,林分的生物量与林木可燃性并无必然的联系,林分的燃烧是一种复杂现象,受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对林火研究及林火应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了可视化的基础。结果表明:①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类型较多,特有植物多,库区森林覆盖率为46.8%;②森林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二高山地区;③地带性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严重,森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灌木林和针叶林所占比重较大;④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小,用材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重较小;⑤林龄结构方面,中幼龄比重较大;⑥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丹县1985年和2000年TM系列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国家农委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15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该区域未来30年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总量增加,其中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增幅较大;林地、草地、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其中草地和林地下降最快,草地植被利用过渡或退化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态势更加严峻,耕地的稳定性较强,其它类型土地的稳定性较差。未来30年内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是:耕地、水域面积、未利用土地将持续增加,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增长缓慢,林地、草地将持续减少。增加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将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植被的人为减少或自然退化,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FHSI影像融合技术的绿洲干旱区农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区域。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探讨了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改进的HSI融合(FFT-HSI,简称FHSI)的农田信息提取方法,针对融合效果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与传统的HSI融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农田信息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HSI融合方法相比,FHSI融合的信息量、纹理特征都明显增强,分类精度明显改善,特别是水田信息的提取效果非常显著,是监测干旱区耕地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980年MSS、1990年TM、2000年ETM以及2007年ETM4期Landsat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在Erdas和ArcGIS系统的支持下,结合土默特左旗土地利用图(1:10万)及林地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该区林地信息并对土默特左旗近30年的有林地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默特左旗林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1980—1990年相对变化最为剧烈,减少了2.2个百分点。②研究区域土默特左旗的林地类型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地面积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灌木林的林地面积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最后总结了土默特左旗林地面积的变化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该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及人们对林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