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0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度和pH对澳洲宝石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鱼肝胰脏、肠道、胃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2;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5、7.0~7.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说明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在中性偏碱性时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胃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各自最适的温度下,3种消化酶比活力的大小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泡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别对泡菜的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变化、pH值的变化、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以明显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泡菜的色、香、味明显较好,并且显着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水稻土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对供试水稻土中镉的转化有显著影响。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态镉和有效态镉的含量;施用铵态氮肥则显著提高了两种形态镉的含量,且氯化铵的作用大于硫酸铵;施用硝酸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镉含量,但对有效态镉影响较小,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淹水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尿素对两种形态镉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硝酸钙对水溶态镉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铵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两种形态镉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淹水处理较60%田间持水量使土壤两种形态镉含量下降,随时间延长该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氮肥和水分状况对土壤水溶态镉的影响较有效态镉更加突出。不同氮肥影响土壤镉变化的主要机制不是铵离子的直接作用,而是土壤pH的变化,pH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远远超过对有效态镉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氯离子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不及pH大,但对有效态镉的影响氯离子较pH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H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及水的移动性影响。【方法】从猪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用低场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研究pH对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中水的T2弛豫性质的影响。同时用离心法测量pH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影响。【结果】NMR结果拟合后得到水有4个组分,合并为对应水的3种状态即不可移动水、可移动水和自由水。随着pH升高,pH偏离肌原纤维蛋白的等电点(pI),代表可移动水的T2弛豫时间显著增加,其所占峰的面积和凝胶的WHC也随之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处于等电点附近的样品在样品评分图上与其它pH样品显著不同。【结论】凝胶保水性的增加主要是可移动水的增加,凝胶WHC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肌原纤维凝胶后孔径增加,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水。 相似文献
5.
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这些平衡受一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粘土矿物类型、土壤水分状况、温度、pH、肥料施用以及陪伴离子等方面对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可以归纳为:①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吸附K 的结合能较小,易解吸;而以1∶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吸附K 的结合能较大,吸附的K 不易解吸。②土壤干湿变化对钾素转化的影响因速效钾含量的高低而有明显的区别。③在0~40℃温度范围内,增温能使交换性钾离子减少,而水溶性钾离子浓度则相应增加。④pH对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比较复杂。⑤氮肥中的NH4 因与K 离子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和水化能而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展望了钾素转化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四环素在膨润土和高岭土中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膨润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但Kf(膨润土)>>Kr(高岭土),说明膨润土对四环素吸附能力较高岭土强.随着土壤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四环素在两类粘土表面的吸附逐渐减少,表明四环素在粘土表面的吸附是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同时,不同阳离子导致四环素在粘土上的吸附存在差异,其影响趋势主要为价态的影响,即价态越高,竞争吸附能力越强:M3+(Al3+)>M2+(Ca2+)>M+(K+).此外在pH4.5~8.0的范围内,两类粘土对四环素的吸附系数均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连续3年在大田进行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酸化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总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适量无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作用大于单独施用无机肥,在75%有机肥的处理中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最大,分别为无机肥处理的1.37和1.39倍,不施肥对照的1.68和1.84倍.②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阳离子代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显著下降,交换性Al3 含量随无机肥比例的上升而增加,交换性H 含量变化趋势则不明显;配合施用有机肥处理的pH均高于不施肥对照,各处理pH值随着无机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显著下降,降幅与无机肥比例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2=0.998(P<0.01).③水稻产量仅与中活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11、0.820,而与水稻土总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总有机质含量与各盐基离子含量、阳离子代换量、pH值都显著相关,而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仅与交换性K 、Na 含量及pH值相关. 相似文献
8.
初始pH值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下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沥滤效率受初始pH值变化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b>Cu>Zn。初始pH值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效率有较大影响,但即使在初始pH值高达10的情况下,延长沥滤时间也可实现重金属的沥滤。经生物沥滤后,污泥中TP的流失量随着污泥初始pH值的降低而明显增加,而在pH3 ̄10范围TN流失却与污泥初始pH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乳酸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用改良MC培养基为载体,通过目测菌液浑浊度,测定菌液OD600值和培养终点时pH值,对从酸马奶中分离出的乳酸菌的生长温度及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缓冲液的培养基中,在pH 6.5~8.5、40℃培养时,所有菌株生长良好,且发酵葡萄糖和乳糖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酸度。当环境条件超出这一范围时,乳酸菌生长受到抑制。从OD600值看出,实验分离到的24株菌最适pH都在6.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在40℃左右,但pH值与温度的范围在各菌株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鸡粪、泥炭、石灰+鸡粪、石灰+泥炭处理对4种外加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物量、镉吸收量以及土壤有效镉含量和p H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单施和有机物料+石灰配施均可以显著提高小白菜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较对照提高11.76%~59.38%,且改良剂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改良剂单施处理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是鸡粪>泥炭>石灰,单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南方酸性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对北方碱性土小白菜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施用改良剂的处理明显降低了小白菜对镉的吸收量和土壤有效镉含量,且改良剂配施的效果好于单施,土壤有效镉含量较对照降低31.2%~67.0%;比较单施有机物料或单施石灰,在南方酸性土壤上,单施石灰效果好于单施有机物料,在北方碱性土上,单施有机物料效果则好于单施石灰。另外,在对土壤p H的影响上,单施鸡粪或石灰,鸡粪+石灰和泥炭+石灰四个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增幅在0.15~2.16个单位,且石灰、鸡粪+石灰和泥炭+石灰效果好于鸡粪处理,泥炭处理对南方酸性土p H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北方碱性土的p 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