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0篇
  44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群  徐夙侠  王振 《农学学报》2020,10(5):48-57
采用扫描电镜对三角梅42个品种的花粉形态作观察,参考已发表的三角梅花粉育性的数据,探究花粉形态和花粉育性的联系。采集42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人工干燥后进行电镜形态观察,采集3000倍下的近极面观、远极面观、赤道面观、侧面观以及10000倍下的外壁网脊等图片,确定三角梅不同品种花粉的整体外观形态。测定花粉的大小、萌发沟数量,对比不同品种和不同花粉部位的芽突数量。三角梅花粉呈现单侧凹陷、单侧突出的凸饼状结构,三角梅不同品种的花粉粒直径在21.64~31.14 μm之间。少数品种的萌发沟有3个,萌发沟少于3个的品种主要集中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中。花粉表面网脊状褶皱,褶皱上芽突数量不等,不同品种有所差别。芽突数量与植株花粉育性关系密切,花粉育性高的品种花粉表面芽突数量多于花粉育性低的品种。花粉粒表面芽突数量减少,降低三角梅花粉的附着能力,这有可能是导致该品种花粉育性极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直立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Sojak.cv.Zhilixing]为材料,于苗期连续干旱处理12 d后复水4 d,研究直立型扁蓿豆幼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代谢及生物量分配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揭示直立型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直立型扁蓿豆叶片气孔开放率逐渐降低,处理9 d后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正常浇水处理(CK)分别增加48.5%和36.6%,形成小而密的表皮细胞和气孔。生理上,除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外,其余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干旱胁迫9 d时达最高,SOD、POD、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分别较CK提高88.9%、111.2%、86.7%、140.5%、147.8%和124.6%。同时,生物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于干旱胁迫9 d达最大值,比CK增加16.4%,总的分配格局表现出地上生物量投资高于地下,地下生物量投资比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地上生物量变化与其相反。复水后各指标均能恢复至CK水平或超过CK,表现出极强的复水敏感性和潜在恢复能力。该品种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适应主要分为3个时期:主动适应期,其生理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形态参数的1.33倍,主要通过抗氧化及渗透调节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水分吸收、缓解氧化伤害以适应干旱逆境;被动适应期,其形态参数的可塑性指数为生理参数的1.31倍,主要采用牺牲生物量的生存策略以及降低色素含量减少光吸收的光保护机制来提高逆境下的生存能力;复水恢复期,根冠比、气孔开放率、气孔及表皮细胞密度比CK分别增加25.9%、29.7%、24.2%和16.3%,其较高的根冠比和叶片较高的气孔开放率及小而密的气孔及表皮细胞特征,保证了直立型扁蓿豆吸水能力以及水分运输效率的迅速恢复。综上,直立型扁蓿豆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形态生理的改变以及调整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应对与适应干旱逆境及复水,且在不同处理阶段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以达到生存目的。  相似文献   
3.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is important to raise maize yield, however, high density often leads to an increase risk of lodging due to dense canopy and weak stem. Maize yield and optimal plant density are increased by applying plant growth regulator compound of ethephon and DA-6, however, we do not know if this compound would interact with location and genotype. In this study, a novel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s the synthesis of N, N- diethyl − 2 − hexanoyl oxygen radicals − ethyl amine (2-ethyl chloride) phosphonic acid salt (DHEAP),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ethephon and DA-6 in one chemical,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at three locations, five plant densities (6.75, 8.25, 9.75, 11.25 and 12.75 plants m−2) and three cultivars in 2014–2015. This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genotype and management (Appling DHEAP and plant density) on lodging-related optimal plant density and yield. DHEA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ain yield by 10.7% due to the increases of kernel weight by 3.2% and kernel number per ear by 4.4%. On average across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s, applying DHEAP increased optimum plant density by 6%. The optimal plant density interacted with cultivar, DHEAP and environment. Applying DHEAP reduced lodging percentage by lowering ear height. The yield-lodging relationship was affected by genotype and location. We concluded that maize yield could be enhanced by optimizing plant density, applying DHEAP and cultivar selection, bu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of loc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4.
燕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培养,获得了普通栽培燕麦(0001,Avena sativa,2n=42,AACCDD)与野生大燕麦(0034, A. magna,2n=28,AACC),东方燕麦(0025,A. orientalis,2n=42,AACCDD)与野生大燕麦(0027,A. magna,2n=28,AACC)的杂种F1,其杂交结实率分别为8.00%和8.11%。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染  相似文献   
5.
几株桑天牛成虫肠道优势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桑天牛成虫肠道微生态环境,探索破坏桑天牛营养利用等功能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对健康桑天牛成虫肠道的优势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选择平皿上出现3个以上的菌落作为肠道优势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6个菌株。6个菌株均呈杆状,革兰染色和氧化酶反应均呈阴性,在25~35℃、pH 5.5~9.5的环境中生长良好,但各菌株的菌落形态及多种生化性状有差异。通过菌体形态观察、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鉴定1、2、3号菌株分别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4、5、6号菌株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相似文献   
6.
彭婕  吴子婴  周旸  龙博 《蚕业科学》2011,37(4):695-699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相似文献   
7.
槭属植物种子解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分布的11种槭属植物种子,从形态特征、解剖特征、种子休眠特征、结实规律、种子萌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外观最大者为拧劲槭,最小为小楷槭;除茶条槭成熟率较高外,一般年份其他种子成熟率30%~50%;槭树种子室温储藏5年,发芽率50%以上;解除槭树种子胚休眠0~10℃低温效果显著,3~4 个月低温即可完成胚的生理后熟.同时描述了槭树种子形态特征与解剖特征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11种豆科木本植物,比较了它们的根部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与结瘤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瘤豆科植物的根系松软,颜色较浅,为白色或土黄色;不能结瘤的植物根系坚硬,颜色较深,为黑色或深褐色。石蜡切片观察,结瘤豆科植物和非结瘤豆科植物在根的表皮部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在皮层和中柱部分差异不明显。非结瘤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致密且整齐;而结瘤豆科植物表皮细胞较薄,切片时容易收缩破损。非结瘤豆科植物的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比结瘤豆科植物的要厚,颜色也较深。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似乎能够反映豆科植物从不结瘤到结瘤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香猪睾丸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外科手术取30、40、50、60、90、110日龄(每个年龄组n=3~4)香猪右侧睾丸经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40倍物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变化,经显微照相后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生精小管、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管壁面积。结果发现30~50日龄时睾丸生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研究了攀枝花市不同年龄与生境的麻疯树老树,分析了老树特征与衰老的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现象。结果表明:(1)麻疯树衰老树体相对地径(16 cm~62 cm)、树龄(15 a~41 a)、冠幅(3 m×3 m~8.5 m×8.5m)、高度(2 m~6.96 m)较大,一级枝较大,有一定比例的枯死枝;(2)新梢小(枝径0.7 cm~1.12 cm;长度7 cm~28 cm之间),生长量低,萌生枝稀少,生殖枝比例偏低(趋近于30%以下);(3)单枝坐果量低(0~3个),干果重量1.65 g,千粒重490 g,壳比例30%,适合度偏低;(4)生境肥沃时树龄偏大,衰老程度弱,而生境瘠薄时树龄小,衰老程度强烈;(5)不考虑环境异质性,则衰老为树体结构限制的结果,新梢大小小于分支阈值,丧失了树体发育的能力而成为限制生长的因素。综合分析,麻疯树老树指标是分支率,在分支率为1时衰老启动;形态上衰老为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的产物,而结构限制可能是衰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