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140篇
基础科学   338篇
  174篇
综合类   1168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原微生物荚膜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支原体、部分真菌等菌体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荚膜多糖有助于菌体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并通过在菌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碍宿主补体的杀伤与吞噬作用。在长期多种应激-压力环境下,病原菌已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并促进宿主感染;在非病原微生物中,荚膜多糖可正向调节宿主免疫作用,并拮抗机体免疫因子,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本文将结合本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荚膜多糖的结构、合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避机制和致病机制,特别是荚膜多糖正向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出苗率是西北地区春播玉米夺得高产的前提保障。针对宁夏大面积玉米种植过程中人工统计出苗状况工程量大、耗时费力、误查漏数等现象。本文设计不同氮素处理试验,运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玉米苗期高清图像,运用MATLAB软件中ORB算法与距离加权融合算法合成无人机图像,通过二值化、腐蚀膨胀等深度优化处理技术得出玉米苗期图像轮廓,然后运用MATLAB软件八位连通域和ARCMAP 10.3计算方法自动规划路线并计算出玉米的出苗数量。结合田间人工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工计数和无人机获取玉米出苗株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95、4.359和2.436%。因此,基于低空无人机平台快速获取大田玉米出苗株数,是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精准的出苗率获取方法。可为后续玉米高产的准确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优化宁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种植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刺葡萄 2 个同质不同型的愈伤组织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 DLR 细胞系具有高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能力,在培养至 45 d 时,其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113.85 μg/g(FW)和 3 562.95 μg/g(FW);低温、高温、肉桂酸、壳聚糖、紫外线、黑暗和 KT 等因子,对 DLR 细胞系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累积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其中,4 ℃低温处理下,DLR 细胞花青素的积累效果最佳,比对照提高了 2.14 倍;壳聚糖处理下,原花青素积累效果最佳,是对照的 2.84 倍。刺葡萄 DLW 细胞系不具有或极低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处理因子调控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刺葡萄细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调控奠定了础。  相似文献   
4.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 important echinodermata, had high value in nutrition and medicine for its rich collagen, sulphated polysaccharide, glycosides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The cDNA of the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 in A. japonicus (AJFAD6) was cloned and was found to encode a desaturase with delta 6 FAD activity.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JFAD6 includ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392 bp, encoding 463 amino acids. AJFAD6 has all the conserved motifs found in other members of the FAD6 family, including an N‐terminal cytochrome b5 domain and three histidine‐rich regions. qRT‐PCR showed that AJFAD6 was expressed in all tissues tested during juvenile development and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respiratory tree at 150 days after adherence (150 days) and in the intestine at 100 days. Furthermore, AJFAD6 mRNA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analysed adult tissues, with higher expression in the intestine and testis.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JFAD6 in a recombinant yeast, Pichia pastoris, showed that AJFAD6 could catalyse exogenous linoleic acid (LA) and α‐linolenic acid (ALA) to produce γ‐linoleic acid (GLA) and stearidonic acid (STA), respectively, at conversion rates of 11.1% for LA to GLA and 3.4% for ALA to STA.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PUFA existed in the sea cucumber, but endogenous production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arachidon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from either LA or ALA precursor appeared to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5.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78-181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环巢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梳理,并对其进行具体分类与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与Fuzzy模糊评价方法,采用Delphi专家打分,对环巢湖宗教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按评分结果大小划分为5个开发等级,最后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环巢湖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进行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以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天维菌素B C-4″位衍生物的活性优于C-4′位衍生物及13位衍生物。化合物8e对小菜蛾和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最优,LC50值分别为9.2 mg/L和0.42 mg/L,化合物8b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最高,LC50值为0.0019 mg/L,均优于对照药天维菌素B。  相似文献   
7.
针对HPPD除草剂呋喃磺草酮原药生产中产生的3个质量分数均大于0.1%的主要杂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3个杂质的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发现其中2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合生产工艺对杂质产生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成功进行了合成。该研究对呋喃草酮原药质量控制和安全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集梁平柚主要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综合肥力情况,为指导梁平柚果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大部分产区土壤pH值呈微酸性或中性,基本在梁平柚生长的适宜范围内,仅大观和金带两地土壤pH值小于5,已严重偏酸; 2)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质量分数分级标准,梁平柚主要产区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总体上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 3)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质量分数总体处于中下及更低水平,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总体达到中上及更高水平; 4)土壤有效态钙、镁、铁、铜、钼均处于中等及较高水平,锰、锌、硼质量分数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 5)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得出,梁平柚主要产区土壤综合肥力均为Ⅲ级,属一般肥力水平,且有机质、氮和钾是限制其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因此,建议梁平柚果园施肥偏重氮肥与钾肥,同时与有机肥、锰、锌、硼等微肥进行配施,并结合各产区实际情况,进行土壤酸碱调节,以达到培肥土壤和促进柚树生长结果的双重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甜瓜果实发育期坐果节位叶片光合能力、蔗糖合成能力和水苏糖装载能力对遮光的响应,分析不同耐弱光性甜瓜品种同化物输出能力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甜瓜耐弱光品种果实糖分卸载与积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耐弱光甜瓜品种‘玉金香’和不耐弱光品种‘钰雪三号’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于授粉后进行遮光处理,每5 d取样一次,取坐果节位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葡萄糖、果糖、蔗糖、肌醇半乳糖苷、棉子糖、水苏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S)和水苏糖合成酶(STS)活性。【结果】遮光处理后,两个甜瓜品种叶片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升高,‘玉金香’叶绿素a/b降幅(10.0%)大于‘钰雪三号’(5.8%),而Pn、蔗糖含量降幅(分别为30.3%和30.9%)和淀粉含量增幅(3.6%)均显著小于‘钰雪三号’(分别为45.2%、60.6%和20.4%)。遮阴条件下,两个品种叶片蔗糖代谢相关酶SPS、SS、AI和NI活性均显著降低,‘玉金香’SPS和SS酶活性降幅(分别为16.5%和30.0%)显著小于‘钰雪三号’(31.6%和40.5%),而AI和NI降幅(分别为23.8%和12.7%)高于‘钰雪三号’。遮光后甜瓜叶片肌醇半乳糖苷含量和GS活性均显著降低,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棉子糖、水苏糖和STS活性均显著降低,‘玉金香’棉子糖含量降幅(65.3%)显著高于‘钰雪三号’(35.0%),而水苏糖和STS活性降幅(分别为79.5%和23.8%)小于‘钰雪三号’。【结论】遮光条件下,耐弱光品种‘玉金香’叶片蔗糖合成能力和水苏糖装载能力下降较少,具有较强的同化物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CsGS1;3,GenBank登录号AB117934.1)克隆,并与穿梭表达载体pZ8-1连接,将重组质粒通过电转法转到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感受态细胞,构建了谷氨酸棒状杆菌重组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13022/pZ8-CsGS1;3。再将成功构建的该重组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30℃下诱导4 h后,进行体外酶活反应。反应产物用薄层层析(TLC)检测发现有产物茶氨酸生成,经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色谱仪(LC-MS)进一步检测确定其合成产物为茶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