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0篇
  79篇
综合类   893篇
农作物   259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抱卵的中华锯齿米虾雌虾腹部剥离取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无节幼体Ⅰ期的胚胎置于培养皿中,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剂量分别为0、1、2、4、8、16 W·s/cm^2,人工振荡培养箱中以速度55 r/min、温度25℃、湿度60%培养。每隔24 h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至48 h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紫外线照射剂量对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的存活率对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胚胎发育延缓。紫外线暴露后48 h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卵裂期11.5 W·s/cm^2、囊胚期8.6 W·s/cm^2、原肠胚期12.0 W·s/cm^2、无节幼体Ⅰ期14.2 W·s/cm^2。相同的暴露剂量下,暴露时间对胚胎发育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花青素是由类黄酮合成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时会使茶树新梢呈现红色或紫色。同时,花青素相比儿茶素等具有更明显的抗氧化、预防肿瘤等药理保健作用。文章就茶树花青素合成途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高花青素茶树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陕茶1号’为材料,克隆CsWRKYIIcs转录因子并分析序列特征,了解其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及转录活性,为深入研究茶树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茶树基因组数据库注释的WRKY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陕茶1号’中扩增CsWRKYIIcs的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序列的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用酵母试验验证其转录活性。【结果】获得9条CsWRKYIIcs的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561、960、936、978、897、912、720、1 008和969 bp,分别编码186、319、311、325、298、303、239、335、322个氨基酸。除了CsWRKYIIc7缺少锌指序列外,其他CsWRKYIIcs均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典型的C2H2型锌指结构。不同物种中的WRKYIIcs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而茶树CsWRKYIIcs和拟南芥、葡萄等双子叶植物的WRKYIIc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更高。另外,CsWRKYIIcs启动子区域均预测到多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意味着其可能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qRT-PCR结果表明,9个CsWRKYIIcs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在干旱、ABA、高温和高盐胁迫下被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其中CsWRKYIIc1CsWRKYIIc7的表达量变化显著,与推定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相符。酵母试验表明9个茶树CsWRKYIIcs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结论】克隆获得9个茶树CsWRKYIIcs转录因子,它们参与了茶树对ABA、干旱、高温和高盐胁迫的响应,也可能发挥转录激活因子的调控作用。CsWRKYIIc1CsWRKYIIc7可作为候选基因深入研究茶树的抗逆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作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从茶树的cDNA中克隆得到1个编码蛋白激酶的基因,命名为CsCIPK。序列分析表明,CsCIPK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41 bp,编码44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14234。蛋白功能域预测和多重对比显示,CsCIPK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1个相对不保守的C端调节结构域,即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NAF结构域。理化性质、亲/疏水性、无序化分析显示,CsCIPK属于疏水性蛋白,理论等电点为7.04,有4段无序化区域,其二级结构分析显示主要由α螺旋、不规则卷曲组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龙井43’和‘安吉白茶’中的CsCIPK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龙井43’中CsCIPK的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干旱及盐处理4 h、低温处理24 h时达到最高。‘安吉白茶’中CsCIPK的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及盐处理4 h、低温及干旱处理1h时达到最高。CsCIPK在‘龙井43’的根中,‘安吉白茶’茎中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的GA和IBA处理‘龙井43’茶苗,结果显示0.2 mmol·L-1 GA处理后,CsCIPK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6 d时处理组为对照组的62倍;0.6 mmol·L-1 IBA处理后,CsCIPK的表达量在3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浓度GA和IBA处理后,9 d时CsCIPK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是一类以可可碱为代表性生物碱的稀有茶树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与挖掘利用价值。从生化成分组成特征、生物代谢途径和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含的分子机理,对可可茶、红芽茶、秃房茶和厚轴茶4份新近发现的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进行比较研究与综述。结果发现,可可碱占茶叶干重的质量分数高达2%~6%,咖啡碱则低于0.5%;优势儿茶素单体为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位点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使N-甲基转移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咖啡碱合成酶终止合成咖啡碱并使得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集。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资源丰富了茶种的多样性,但开发利用度尚有限,结合当前茶树育种技术的发展状态,对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种质的繁育与资源挖掘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单个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SIGIR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的2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元件。本研究鉴定了中华鲟的SIGIRR和TRAF6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ASDIGIRR (Acipenser sinensis DIGIRR)和ASTRAF6 (A. sinensis TRAF6),并研究它们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Poly(I:C)诱导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SDIGIRR和ASTRAF6在健康鲟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分别在肠道和头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用Poly (I:C)孵育中华鲟脾脏细胞后,ASDIGIRR在3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在6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在24 h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调,至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STRAF6在6 h达到最高表达量,维持到24 h后再下调,48 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研究表明,ASDIGIRR和ASTRAF6在中华鲟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P/E ratio)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digestive enzymes activities in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Nine practical diets containing three levels both for protein (DP 30%, 35% and 40%) and lipid (DL 2%, 7% and 12%) with P/E ratios ranging from 13.69 to 19.79 mg KJ?1 were fed to four replicates of crabs (3.39 ± 0.10 g) for 10 weeks. Weight ga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DP level at each DL level. Moreover, weight gain increased in crabs fed with diets containing DL level from 2% to 12% and DP level from 30% to 35%. However, the diet containing 40% DP and 12% DL leve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rotein efficiency of the crabs. The whole crab and hepatopancreas lipid contents also increased as dietary lipid increased, but not dietary protein. The total protease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dietary protein at each lipid level. The lipase activity was statistically comparable among different DL levels at each DP level. Taken together, the crab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35% protein and 12% lipid levels with P/E 15.77 mg KJ?1 revealed optimal growth, fee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digestive enzymes activities. Moreover,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dietary lipid level at a relatively lower dietary protein level could provide protein sparing effect in Eriocheir sinensis.  相似文献   
10.
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验证从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的1条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DPS)的编码全长序列c DNA。该c DNA全长1 661 bp,含有1个1 137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Cs GGDPS。该基因编码37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具有类异戊二烯合成酶家族的5个保守域和2个特征功能域;序列分析显示,该c DNA与其他植物GGDPS高度保守,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亲缘关系最近。Cs GGDPS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可能定位到叶绿体中,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发生磷酸化的位点可能有20个;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与拟南芥GGPPS11匹配度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茶树发育过程和不同叶位Cs GGDPS的表达量随芽叶成熟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做青过程的进行,Cs GGDPS的表达量逐渐升高;Cs GGDPS在父本黄旦、母本铁观音和子一代金观音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