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36篇
基础科学   129篇
  195篇
综合类   922篇
农作物   46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米根系对玉米抗倒伏性的影响,为筛选出抗倒伏性优良、产量高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国内外玉米根系对玉米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专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玉米根系的三维图像构建、生长发育质量、延伸形态、抗倒伏指标和遗传性状,对影响玉米抗倒伏重要因素之一的根系性状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随着技术的进步构建玉米根系三维模型正逐步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玉米初生根、次生根、气生根生长发育优良的品种,极大提升了玉米抗倒伏性;横展型根系是玉米理想的抗倒伏根系延伸形态;根干重、根系开张角度、入土次生根条数、根体积、根直径、根层数是大多数学者选用的根系抗倒伏指标;目前常用QTL与GWAS技术对根系基因进行分析,定位了初生根直径、初生根长度、总根长、根尖数等一些根系相关的QTL,筛选出气生根直径、气生根角度等气生根性状相关联的SNP位点。【结论】明确玉米抗倒伏根系的优良性状并用现有的技术对其加强表达,是增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套平原灌区玉米种植模式传统单一和再增产潜力较大等实际问题,于2018年在五原县进行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一穴双株、一穴3株、无膜浅埋滴灌绿色种植、超高产种植和割苗种植5种种植模式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无膜浅埋滴灌绿色种植模式下,玉米株高表现良好;一穴双株和超高产种植下,玉米植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及果穗性状表现最好。在产量方面,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其他模式相比,分别增产22.7%、37.4%、28.8%和15.9%。综上所述,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可作为河套灌区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6%阿维·氯苯酰SC(悬浮剂)为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了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水分散粒剂)、15%多杀·茚虫威SC、30%氟铃·茚虫威SC、20%四唑虫酰胺SC 5种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均有防治效果,药后3 d,以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2.94%、72.31%、65.08%;药后7 d,3%甲维盐WG、10%甲维·茚虫威SC、30%氟铃脲·茚虫威SC、15%多杀·茚虫威SC防治效果分别为91.49%、88.03%、70.25%、66.01%;药后14 d,除本地常用农药6%阿维·氯苯酰SC之外,其他几种农药保叶效果都在70%以上。综上,6种农药均可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雪梅  焦婷  雷赵民  冉福  赵生国 《草地学报》2020,28(4):1129-1135
为解决饲料短缺问题,提高收获籽实后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本试验以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设对照(CK)、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Sila-Max(MAX),Sila-Mix(MIX)及纤维活性菌(活性菌)4个处理,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评价结果表明,活性菌组乳酸、MAX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发酵品质来看,活性菌组pH、NH3-N/TN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MIX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纤维活性菌可以改善秸秆发酵品质;Sila-Max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含量,减少干物质损失,具有提高秸秆有氧稳定性、抑制饲料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可以减少秸秆干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5.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覆盖还田(SCR)、旋耕还田(SPR)、翻埋还田(SDPR)和不还田(CK)4种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玉米根系活力、株高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3.24%~5.76%,孔隙度增加4.08%~5.89%,土壤含水率增加6.43%~10.86%。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且SDPR处理效果最好。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SDPR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其次为SPR和SCR处理,CK最低。SDPR、SPR和SCR处理较CK增产15.14%、9.41%和5.06%,WUE提高28.62%、22.67%和18.11%。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正红505玉米花丝中的多糖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研究该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借助噻唑蓝比色(MTT)细胞试验,研究多糖CSP505对大鼠胰岛细胞RINm5F和人体肝脏细胞HepG2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CSP505可能是一种由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的β构型的多糖,其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比约为3∶1。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RINm5F细胞存活力随着增强,加药组中多糖以200、500、1000μg/mL浓度与四氧嘧啶共同作用时,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6.1%、16.1%、21.1%,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HepG2细胞存活能力也增强,加药组中多糖分别以200、500、1 000μg/mL浓度作用于细胞时,细胞存活力分别为100.4%、101.4%、103.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加药组中在3个浓度的多糖作用下,腺苷酸环化酶(ADCY4)、糖原磷酸化酶(GPBB)和糖原合酶(GYS2)浓度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cAMP在浓度为1 000μg/mL时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该多糖可通过促进ADCY4与cAMP的合成来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且可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并促进糖原合成等过程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玉米新品种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河北玉米新品种的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对河北12个品种进行茎皮穿刺强度和茎秆压碎强度研究。[结果]大喇叭口期不同品种间茎秆穿刺强度有一定差异,其中8号品种最强,而4号品种最弱;灌浆期不同品种抗折能力无差异;乳熟期9号品种穿刺强度最强,而7号品种最弱。12号品种的压碎强度最高、最抗压,而11号品种最低,抗压能力最差。测量茎秆穿刺强度适宜在抽雄期第6节间进行。参试的12个品种中,8号和9号品种的综合抗倒能力最强。[结论]该研究为筛选抗倒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Optima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is well defined for corn (Zea mays) cultivated during summer (“summer” corn), but not for corn cultivated during the fall (“fall” corn) in the tropics. Two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N rates (50, 100, 200, and 300 kg N ha?1), N application timing (pre-planting – PP, V2–V3, and V5–V6) and N split application, once (at PP, V3, and V6), two (at V3+ V6) and three times (at PP+ V3+ V6) in corn cultivated during summer (2014/2015) and fall (2015/2016). Data on corn grain yield (CGY), weight of 1000-grains, leaf N content and values of soil-plant analyses development (SPAD)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univariate, multivariat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corn growth was affected by N rates and splitting. Corn cultivated during summer presented higher CGY and weight-1000 g than corn cultivated during the fall. The highest yields were obtained with higher N rates on “summer” corn (125 kg N ha?1) than “fall” corn (50 kg N ha?1). Split N-application at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V3+ V6, or PP+ V2+ V6, provided higher yields for “summer” corn, while only PP application was a reliable period of N fertilization for “fall” corn. The finding is that corn cultivated during the fall presented a lower response to N and no obvious advantages to split N fertilization when compared to corn cultivated during summer. These optima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 fertilization in corn production in the tropics depend on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9.
对超声波处理方式进行改进,在超声波处理时,加入金刚砂以辅助EPSPS基因转导到玉米幼胚中。结果表明,800粒处理种子播种出苗93株,玉米苗经大田glyphosate筛选有27株具有抗性,进行PCR电泳检测,显示23株阳性,初步证明EPSPS基因已经转化到玉米植株中,转化率为29%。金刚砂辅助处理玉米基因转化具有可行性,利于生产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0.
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情况和竞赛结果,分析全美优胜者的分布区域、选用种子品牌及信息,进而分析玉米高产原因,从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