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出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内涵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确定其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成区域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因素又很多,本文从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状况、营销、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经营体制、历史发展基础与区域文化、特色产品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山西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EAI,SAI和AAI测定了山西主要农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山西主要农产品相对于国际国内市场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与国际市场相比,山西谷子、高粱等杂粮以及苹果、蔬菜等作物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与国内市场相比,山西谷子、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胡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分析了1993--2001年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并将两者之间结构调整的情况与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994--1996年间由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相悖;而1997年以来,由于政府减少了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干预,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基本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全国不同省份蔬菜生产的对称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对称性综合比较优势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蔬菜生产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蔬菜生产的区域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市场,而且蔬菜生产的格局已经开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提出以下建议:1)蔬菜生产应该走规模的道路;2)要建立国内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3)政府应制定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4)各地要协调好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新疆,黄淮海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等省(区)具有肉羊生产的优势.从技术水平、要素费用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对肉羊主产区成本优势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培育肉羊主产区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各种扶持政策,逐步实现散养向适度规模化养殖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显示比较优势法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法,测算了泛珠三角及其内部各省区的农产品比较优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泛珠三角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经济作物和肉类的发展前景看好;蔬菜、水果、茶叶、烟草、肉类应该是重点生产和出口的农产品,谷物、油料、食糖、林产品应根据各省区的资源禀赋优势适当生产和出口,减少乳及奶油的出口。并提出了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