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缺氮、磷、钾、钙、镁对芥蓝硝酸盐积累、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缺素试验表明,缺镁促进芥蓝叶片内硝酸盐的积累,缺乏其它元素则减少硝酸盐的积累缺素亦影响硝酸还原酶活性,缺氮、磷、钾、钙均抑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缺镁促进硝酸还原酶活性氮、磷、钾、钙、镁用量适宜,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元素均提高了芥蓝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3.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土壤培养试验及盆栽试验方法,对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及芥蓝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用生物有机肥使惠州菜园土的Hg、Cu、Zn、Cd、Cr含量和南海菜园土的As、Zn含量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较小。对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除了广东南海菜园土由于其本底含Cd量较高而使其含Cd量只能达到三级水平之外,其他指标都达到一级或二级的水平,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大。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除对在广东惠州菜园土上生长的芥蓝的Cr、Cd含量有少量提高外,对其Pb、N i、Zn、Cu含量以及在广东南海菜园土上生长的芥蓝的Cr、Cd、Pb、N i、Zn、Cu含量均有减低作用;并且,对照无公害蔬菜质量指标(广东省地方标准),所有的生物有机肥处理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21份芥蓝(Brassica oleraceavar.alboglabra Bailey)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侧枝位置、叶柄颜色、花瓣颜色、花蕾颜色等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材料之间表现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71.95%、57.24%、58.97%和54.76%,花蕾颜色的极差高达6;最特殊的花蕾颜色是绿紫相间,最淡的颜色是黄绿色。子叶长、子叶宽、子叶颜色、果荚长度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7.61处,把21份芥蓝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类群G1包括14份材料,其植株的生长势中等,株型较为一致,花瓣颜色均为白色,花薹粗细较为适中,平口时期较早,在遗传距离5.98处自然形成2个亚类,分别以Ba39和Ba35为代表;类群G2包括2份材料,即Ba27、Ba33,其植株的生长势较弱,花薹很细,平口时期相对居中,代表材料为Ba27;类群G3包括4份材料,即Ba05、Ba09、Ba38、Ba43,其植株的生长势较弱,子叶颜色、叶柄颜色、花茎颜色、花蕾颜色均为黄绿色,花瓣颜色为黄色,花薹较细,平口时期较晚,代表材料为Ba43;类群G4包括1份材料,即Ba41,其植株的生长势较强,平口时期很晚,并且叶片数很多。由此可见,21份芥蓝种质资源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芥蓝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芥蓝种子加速老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芥蓝种子在45℃和100%的相对湿度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老化时间为0d,ld,2d,3d,4d,5d,6d,7d。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逐渐增加。田间出苗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呈显著负相关。经加速老化芥蓝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程度最高,提供了老化法通过发芽率预测芥蓝种子活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N1,K1,N1K1,N1K2,N2K2,和N2K2六个处理,研究芥兰菜薹形成过程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芥兰花芽分化前,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基酸不断积累,可溶性糖/蛋白质(SS/TP)比逐渐提高。当碳氮化合物积累至小高峰,SS/TP比达一定值时,花芽便分化。K1处理的碳化合物含量最高,而氮化合物含量最低SS/TP比高,花芽分化最迟,其他处理的花芽分化期差异不大。在菜薹形成过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茎叶糖和游离氨基酸逐渐积累,但蛋白质含量下降,至现蕾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茎叶糖含量开始下降,茎叶蛋白质含量他处理,其菜薹发育最差。在花芽分化过程,茎端DNA含量变化不大,RN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逐渐增加,达一小高峰后便花芽分化,菜薹形成期间,茎端DNA含量缓慢增加,而RNA含量迅速增加,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无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中花芥蓝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温度处研究了苗期温度对芥蓝的生长发育,菜薹形成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温度与芥蓝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低温可促进花芽分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芽分化逐渐推迟,分化时的叶位也逐渐升高,适宜的低温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菜薹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芥蓝黑芥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植物黑芥子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芥蓝中克隆出黑芥子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为1832 bp,开放阅读框为1647 bp,编码549个氨基酸,含有糖基水解酶家族Ⅰ(Glyco_hydro_1)活性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DQ767973.该核苷酸序列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的黑芥子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油菜、萝卜、芥菜和大白菜的同源性达90%以上.利用pET28-α(+)构建芥蓝黑芥子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5 ku.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菜薹-芥蓝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传递,为其在基因定位和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观察和统计各单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估算n+1配子的形成频率;通过鉴定回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测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的传递率;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筛选二体异附加系。【结果】依据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比率估算,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形成频率在36.85%—45.15%;基于染色体数目鉴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传递率在7.14%—14.81%,雌配子在19.70%—36.51%;在一定范围内,n+1配子传递率与n+1配子形成频率、染色体大小、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自交子代中获得了两个不同的二体异附加系。【结论】菜薹-芥蓝各单体异附加系的额外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均能进行传递,但传递率因不同的附加系而异;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可以分离出遗传性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0.
芥兰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其次,两者差异不大,磷最少。钙的吸收比氮、钾少而比磷、镁多。镁的吸收比磷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因生长期而不同。花芽分化前氮钾比例较高,且钾明显大于氮,菜薹形成期间氮钾比例缩小,采收时氮磷钾比例为5.3:1:5.5,植株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育过程逐渐降低。吸收量则随着生育过程而逐渐增加,菜薹形成期间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3/4以上。氮磷钾等养分的分布随生育过程而变化。花芽分化前95%以上的养分分布在茎叶,花芽分化后的菜薹形成期间分布在茎叶的养分比例逐渐减少,而菜薹占的养分比例则迅速增加,采收时占氮3/4,占磷、钾、钙和镁的2/3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