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51篇
  免费   2909篇
  国内免费   2095篇
林业   3070篇
农学   1762篇
基础科学   1812篇
  4762篇
综合类   14307篇
农作物   1160篇
水产渔业   2102篇
畜牧兽医   2393篇
园艺   1211篇
植物保护   157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787篇
  2020年   871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159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1319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317篇
  2011年   2572篇
  2010年   2161篇
  2009年   2119篇
  2008年   1877篇
  2007年   1948篇
  2006年   1522篇
  2005年   1155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92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361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智能化设备将逐步解放劳动力资源,代替人类开展各项智慧化的复杂工作。在社会经济大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智慧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养猪生产为例,主要从现代化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智慧畜牧的发展过程,描述了智慧畜牧业的概念及关键性技术,介绍了当前智慧养猪模式及其共性化智能管理技术方案、市场销售及溯源体系建设等,目的是为推广应用智慧养殖提供技术参考,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提升智能管控水平,增进动物福利,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推动养猪业朝着现代化、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CHEN Li 《干旱区科学》2021,13(6):568-580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has more outstanding impact on ec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regions tha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Using the downscaled daily temperature data from 21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 models of NASA Earth Exchange Global Daily Downscaled Projections(NEX-GDDP)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temporal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i.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Tmax) and minimum temperature(Tmin), in the Kaidu-Kongqi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over the period 2020–2050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preferred Multi-Model Ensemble(MM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 ensemble mean participated by Preferred Models(PM-PLS) was better representing the temporal chan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during 1961–2005 and was chosen to project the future change. In 2020–2050, the increasing rate of Tmax(Tmin) under 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8.5 will be 2.0(1.6) times that under RCP4.5, and that of Tmin will be larger than that of Tmax under each corresponding RCP. Tmin will keep contributing more to global warming than Tmax.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max and Tmin under the two RCPs will overall the same; but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period(1986–2005), the increments of Tmax and Tmin in plain area will be larger than those in mountainous area. With th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however, the response of Tmax in mountainous area will be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in plain area, and that of Tmin will be equivalently sensitive in mountainous area and plain area. The impacts induced by Tmin will be universal and farreaching. Result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indicate that large increases in the magnitude of warming in the basin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The projections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and land plan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3.
结合博斯腾湖1960—2018年水位、出入湖径流以及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水量平衡和气候弹性方法,对近60 a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总体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2)在年际尺度上水位存在准3~4 a、准8~9 a的周期性振荡,而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准29~30 a和准33~34 a的周期性变化。(3)1960—2018年降水、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对开都河、黄水沟和焉耆径流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85.1%、42.1%和23.8%,而下垫面、其他气象变量和人为等因素累积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4.9%、57.9%和76.2%。(4)对不同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原因分析:1960—1987年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同入湖径流减少和湖面蒸发量大有关;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是1988—2002年水位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入湖径流减少和出湖水量增多,导致2003—2014年水位显著下降;博斯腾湖入湖水量的显著增加及对出湖水量的严格控制是2015—2018年水位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勇  李彦军  杜轶 《农学学报》2021,11(5):51-56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8个径流小区,开展自然降雨观测、径流泥沙观测。结果表明:(1)试验期降雨超过多年同期平均雨量,属于丰水年;且年内雨量分布较多年平均差异较大;(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差异明显,坡面为15°时,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裸坡地>坡耕地>草地;而18°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大小为裸坡地>草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黄刺玫);(3)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面产沙量差异明显。15°径流小区坡面产沙量裸坡地>胡麻>土豆>草地;相比之下,18°径流小区产沙量以灌木林地和油松林地最少,均为0.30 t/hm2;裸坡地产沙量最多,是林地的92.08倍;林草地减流减沙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的生态重建,土地利用以及汾河上游其他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分析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为提高“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程海湖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入湖河道现场现状、洪水特性、地质等调查统计分析,对13条入湖河道河门口治理作出设计策略,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及水力学计算结果,设计出堤防基础埋设深度、导流墙及固床坝等埋设深度、堤身结构等,成果经1a洪水冲刷无损毁,监测结果与设计理论相一致,具备设计要求的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内鱼体质量金属富集现状及重金属污染对江豚的潜在影响,2018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在保护区江段采集了鳊、鳜、■、鲢和鲫5种鱼类,测定鱼体肌肉中的Pb、Cd、As、Cu和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保护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鲫肌肉Cd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夏季捕捞的肌肉As的Pi略高于0.5,其余鱼类的Pb、Cd和As的Pi均小于0.5。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重金属污染总体风险较小,但部分江豚饵料鱼类存在轻度污染,对江豚有潜在影响,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具有较好环保性能的包膜材料用于缓控释肥生产,可防止膜材料对土壤造成的潜在危害。本文以明胶、聚乙烯醇为原料复合共混制备膜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材料结构,并研究了膜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张率力学性能,受控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行为,明胶/PVA复合材料包膜尿素的养分缓释性及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当复合膜材料配比为m(PVA):m(Gel)=4:1时,组分相容性最好,并表现出良好力学性能、养分缓释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复合材料包膜的肥料对小鼠无毒性作用,具有较好安全性。因此明胶/PVA复合膜材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其作为缓控释肥料的包膜材料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