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eolian-fluvial interplay erosion regions are subject to intense soil erosion and are of particular concern in loess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distribution,and transport processes of eroded sediments in these regions is of considerabl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In this study,based on laboratory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we analyzed rainfall-induced erosion processes on sand-covered loess slopes(SS)with different sand cover patterns(including length and thickness)and uncovered loess slopes(LS)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sand cover on erosion processes of loess slopes in case regions of aeolian-fluvial erosion.The grain-size curves of eroded sediments were fitted using the Weibull function.Compositions of eroded sediments under different sand cover patterns and rainfall intensitie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s of SS.The influences of sand cover amount and pattern on erosion processes of loess slope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influences the proportion of loess erosion an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eroded sediments vary between SS and LS.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transforms silt erosion into sand erosion by reducing splash erosion and changing the rainfall-induced erosion processes.The percentage of eroded sand from S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e stage.Sand cover on loess slopes aggravates loess erosion,not only by adding sand as additional eroded sediments but also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eroded loess,compared with the loess slopes without sand cover.The influence of sand cover pattern on runoff yield and the amount of eroded sediment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and cover amount.Furthermore,given the same sand cover pattern,a thicker sand cover could increase sand erosion while a thinner sand cover could aggravate loess erosion.This difference explains the existence of intense erosion on slopes that are thinly covered with sand in regions where aeolian erosion and fluvial erosion interact.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了近16 a来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湿地演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类型主要为人工湿地水田,其次为河流湿地与库塘湿地,湖泊湿地与苔草沼泽分布面积相对较小;2)2000-2015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231.12 km~2,减少6.64%,同时湿地的空间转移也十分剧烈。3)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破碎度在呈增强趋势,且景观形状也趋于复杂。同时,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在不断降低,而景观丰富度在不断增加。4)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5种湿地类型的质心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的迁移,其中河流、库塘和水田的质心迁移相对较大,湖泊的质心位置相对稳定。5)长株潭城市群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及气温的升高,加之高强度人类干扰是近年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可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固定断面连续3 a的水下地形测量,综合固定断面面积、0 m等深线、最大深度、平均深度和分流数据分析得出:世业洲右汊道仍处于主导地位,汊道上游各指标数据变化不明显,汊道下游则有变宽加深趋势,并略有淤积;世业洲左汊道仍处于次航道地位,各项指标表明左汊道宽度基本稳定,但汊道水深有加深趋势,尤其是汊道下游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耕地是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它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关乎一个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作者运用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利用历史数据,采取层次分析、障碍度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两型社会建设理论为依据,在定性描述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系统性特征,其内涵涵盖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研究区耕地安全总体及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差异显著,1990—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的总体状况趋于变坏,安全评估得分值从1990年的2.125降到2007年的0.158,表明该地区耕地资源安全存在制约因素;(3)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区不同时段障碍因素不同,1990—1995年,耕地安全的障碍因素是城市化和经济的过快发展;1996—2002年,障碍因子则转变为地均粮食单产、地均经济产出等过低,而2003—2007年,则表现为环境污染排放等耕地的生态压力因素加大。  相似文献   
5.
农村发展包括乡村社区发展和农户发展两个方面 ,二者不能偏废。以岷江上游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黑水为例 ,探讨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模式。社区贫困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传统习俗与贫困文化结合、道路交通贫乏、森林资源利用政策以及落后守旧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乡村社区扶贫不同于区域扶贫 ,应以新村建设和易地迁建为主 ,辅以劳务输出、旅游开发和教育扶持。  相似文献   
6.
长江徐六泾段渔业水环境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长江徐六泾段渔业水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均值型环境污染评价法,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GBZB1-1999)确定水体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在所选监测指标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类型为:总氮,综合质量指数为0.60,表明该江段水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天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创赢了生态城区建设两种模式,建立了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社会”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初步走上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长株潭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pH值是土壤重要属性之一,研究耕地pH值的分布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之间的关系,对土壤改良和合理高效施肥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株潭地区耕地土壤pH值分布情况,及不同pH值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耕地pH值以湘潭县最高,炎陵县最低;土壤类型中的pH均值依序为:紫色土潮土水稻土黄壤红壤黄棕壤;除有效磷外,各土壤养分在不同pH值组分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生态足迹方法的产量因子参数进行改进,利用区域产量因子代替全球产量因子,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对该地区2007-201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预测.两种预测方法分别是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20a的人均生态足迹与时间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用两种预测模型预测了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容量,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分别预测研究区未来10a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未来10a人均生态容量增长平缓(年平均增长率1.8%),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6%),相应的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快.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渭河杨凌段浮游硅藻植物群落的特点及生态类型,对采集自杨凌示范区水域的样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共鉴定到硅藻门植物44个分类单位,包括27种14变种2变型,分别属于2纲6目9科20属,其中优势种有平片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小型异极藻椭圆变种.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数量最多,是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渭河杨凌段的优势种类.渭河杨凌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样性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