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0篇
  246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不同退化程度草原和不同开垦年限农田土壤137Cs放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轻度退化草原相比,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中的137Cs放射强度分别下降了21%和52%。草原土壤开垦后,137Cs放射强度明显下降,开垦7年、15年、33年后,137Cs的放射强度分别只有轻度退化草原的37%、31%和26%。相关分析表明,伴随着土壤侵蚀的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下降。137Cs放射强度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N、交换性K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9GQX-137型前悬挂割草压扁机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悬挂割草压扁机可一次完成分草、搂草、导草、切割、压扁输送、束草及铺条等项复式作业,与13.25kW拖拉机配套,主要适用于农林牧区草场和山地丘陵地草场收割,与一般的割草机相比,具有生产率高,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利于牧草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对^137Cs的叶面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生态期污染主茎单个叶片结果表明,^137Cs向植株未污染部位的转移与污染叶的叶位有关,植株中的^137Cs主要分布在茎叶中。受污染的水稻各部位^137Cs积累量与污染量呈线性正相关,植株各未污染部位^137Cs比活度大小顺序为叶-茎-根-穗。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15N示踪微区结合的方法,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模式(浅湿干灌溉、常规淹灌)和4个秸秆生物炭施用水平(0、2.5、12.5、25t/hm2),以常规淹灌作为对照,研究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秸秆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根系对肥料和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加秸秆生物炭改变了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适量的秸秆生物炭提高了根系的主根长、根体积、根鲜质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优化了根冠比,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浅湿干灌溉模式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量与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活跃吸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浅湿干灌溉模式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促进了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12.5t/hm2秸秆生物炭处理的水稻经济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较不施加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13.05%、30.54%、11.67%和13.05%。本研究可为秸秆生物炭在寒地黑土区稻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横、顺坡垄作对黑土坡面侵蚀-沉积周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康  谷举  刘刚  师宏强 《土壤学报》2022,59(2):430-439
我国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正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掌握不同垄作方向耕作措施下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对合理布设水保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37Cs示踪技术并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对不同垄作方向坡耕地土壤侵蚀-沉积速率的空间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横、顺坡垄作坡面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1 802 Bq·m-2和1 770 Bq·m-2,均小于当地背景值2 417 Bq·m-2,说明在两种垄作方向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2)横坡垄作的坡面平均侵蚀速率(1 341 t·km-2·a-1)小于顺坡垄作(1 477 t·km-2·a-1),表明在长期平均条件下前者的水土保持作用优于后者。尽管研究区土壤侵蚀属于轻度侵蚀,但其侵蚀速率远大于黑土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200 t·km-2·a-1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盐渍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下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规律,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微区试验,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设计3种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于向日葵成熟期测定植株和0—100 cm土层土壤15N同位素丰度及总氮含量,研究各处理肥料氮素的去向及其利用机制。结果表明:向日葵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作物氮素吸收量在N2水平较不施氮显著增加38.7%;土壤氮和肥料氮对作物当季氮素吸收的贡献比例为84.9%和15.1%。N2水平下,肥料氮的贡献比例较N1增加35.7%,土壤氮的贡献比例较N1降低4.3%。肥料氮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中47.4%的残留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不同施氮水平下肥料氮去向均表现为氮肥损失率>氮肥残留率>氮肥利用率,N2施氮水平下氮肥利用率较N1、N3显著提高22.7%和14.6%,土壤残留率较N1、N3减少8.5%和8.6%。综合考虑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中氮素残留情况,225 kg/hm2施氮量下氮肥利用率为27.4%,氮肥残留率为32.3%,氮肥损失率为40.3%,是中度盐渍化农田较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说明西汉水流域典型林草地的侵蚀特征,为农业工程和流域治理提供依据,采用137Cs土壤侵蚀核素示踪技术,按野外采样、核素检测、模型计算三步开展研究。结果表明,6个本底区域的137Cs面积活度为1 600~2 402 Bq/m2,平均值为2 022 Bq/m2;本底区域和未扰动的林草地,剖面核素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分布;采样荒草地为轻度侵蚀,林地为沉积或无明显流失,退耕还林用地为中度侵蚀;侵蚀强度:林草地<荒草地<退耕还林用地;对于同坡面的不同坡位,侵蚀强度:坡面上部>中部>下部;植被发育程度影响侵蚀量的大小,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通常植被覆盖度越高,侵蚀速率越小,反之侵蚀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10.
《核农学报》2007,21(6):F0002-F0002
王志东(1958-),祖籍山东福山,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自动化系,200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在职硕士研究生,1984年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从事核素示踪技术应用研究,1993年调入所科研处,历任科研处副处长、处长、副所长,曾任亚洲核合作论坛中方核农技术负责人(1998—2006),现为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专家顾问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